林志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林志澄,原名允方,祖籍广东新会县,出生在加拿大温哥华市。

林志澄幼年好学,8岁回国,在私塾读了6年。目睹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海军一败涂地、割地赔款的惨痛事实,非常愤慨,立志振兴祖国航海事业。这宏愿被其舅公伍廷芳所赏识,资助他赴美留学。光绪三十二年(1907),他进入大学预科,两年后考上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造船工程系,研究战舰工程与造船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优异,被派赴美国海军部见习。民国3年(1914)取得学士学位,1916年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美国不少企业家邀聘他留美工作,他均婉言拒绝。1917年,带着妻子回到祖国,在上海海军江南造船厂当营业部主任。

1920年,林志澄在上海与友人合作集资开设了上海允元实业公司,经营机械生产及桥梁建筑工程,担任经理。后公司欠下大笔债务而倒闭,林志澄遭“索债追缉”,逃返广州。从这时起,他将原名林允方改为林志澄。1932年得友人介绍,在广西省建设厅任技正,但因看不惯官场上的腐败现象而愤然辞职。1933年出任广西南宁航务局局长,由于得不到当局对他提出的合理建议的支持,因而辞职。当他离开航务局时,当地航商赠给他银鼎一座,上刻“公正廉明”的题词。

1934年冬,林志澄回到广州。经友人介绍,在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任教授,一年后,转到黄埔海军军校任轮机教官。

1938年,广州沦陷,他与妻子迁往澳门居住,随后香港沦陷,全家迁到台山槎洲村。在当地他和姨甥赵元浩相处了一段时间,赵元浩是中共党员,林在他的帮助下,阅读了一批进步书籍,思想倾向进步。

1945年,日本投降后,经友人推荐参加接收协同和机器厂。后该厂改组为“协同和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陈拔廷任董事长,聘请林志澄任总经理。协同和在他的管理下,生产逐步发展,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艘柴油机轮船下水,成为广州市具有较大规模的机器厂。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志澄曾任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委会主任委员、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一届至第七届副主任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副市长、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55年,林志澄担任广州市副市长职务时,在北京曾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时常记着周总理鼓励他的话:“你是回国侨商,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1956年,林志澄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拥护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申请协同和机器厂参加第一批公私合营。

林志澄相信共产党,常常以党的方针政策来衡量一切,直言不讳。1957年反右期间,当陈祖沛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时候,他在小组学习会上提出个人的看法:“陈祖沛把香港大成行大部分资金带回祖国投资,抗美援朝时是捐献飞机大炮最多的,又是归国华侨,都反党?是否搞错了?!”当中共中央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受到批判时,林又在小组学习会上坦率提出疑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林志澄受到迫害。但他对共产党的信念没有动摇过。1977年林志澄之妻陈美逝世后,有人劝他到美国去,他说:“我是从美国回来的,这里是我的祖国,是我的家。一切会好起来的,我相信共产党。”晚年他在病中也常说:“以后我们祖国一切会好起来的。”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

1987年因病逝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