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平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准平原(peneplain)

在山峦起伏的广大地区,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平缓的平原。1889年美国W.M.戴维斯提出此概念。他认为地貌是构造、过程与阶段的函数,构造运动处于长时间稳定阶段,高地被蚀低,河谷变宽、变浅,最终整个地面变成仅有微小起伏的平原地形,即为准平原。

地壳较长期相对稳定的地区,在风化作用和外动力作用下,坡面过程导致坡面变缓,地貌夷平,河间分水地降低,接近侵蚀基准面,地表面形成仅在主要分水地区可能有残丘的微波状起伏平原。戴维斯认为,准平原是侵蚀循环中最后阶段,即老年期的地貌形态。自然界确实存在准平原形态,虽然其形成过程不是戴维斯所设想的简化理想模式,也不一定是自上向下夷平的准平原化作用的结果。但准平原地貌上的重力、流水等外动力侵蚀作用,确因接近侵蚀基准面而相当和缓,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十分缓慢。若地壳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侵蚀基准面不发生较大变动,这种形态将基本稳定。从这个意义讲,地貌发育进入了老年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