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录明代历朝皇帝言论和政事的史书。有两种﹐分别纂修于洪武年间和万历年间。
洪武七年(1374)五月﹐翰林学士詹同﹑侍讲宋濂等编成《大明日历》。因《日历》秘藏内府﹐人不得见﹐詹同等复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明太祖朱元璋乃复命辑《皇明宝训》﹐使“历代宝之﹐用为大训”。书成﹐凡五卷四十类。第一卷包括敬天﹑孝思﹑勤民﹑仁恻﹑恩泽﹑却贡献﹑励忠节﹑敬鬼神﹑斥异端﹑练兵﹑育人材十一类﹔第二卷包括教太子诸王﹑正家道﹑保全功臣﹑礼臣下﹑谦德﹑警戒﹑务实﹑节俭﹑戒奢侈﹑议礼﹑定律﹑守法﹑恤刑十三类﹔第三卷包括评古﹑礼前代﹑求贤﹑任官﹑尊儒术﹑定都﹑论治道﹑求谏﹑纳谏﹑谋略﹑祥异十一类﹔第四卷为谕群臣﹔第五卷包括谕将士﹑招谕﹑怀远人﹑制蛮夷四类。各类记述以时间先后为序。此后﹐史官每日分类记录“圣政”﹐以为备用。
万历年间(1573~1620)﹐武英殿大学士吕本﹑南京礼部郎中陈治本等核阅洪武以后历朝宝训。刊刻成书﹐亦名曰《皇明宝训》。该书包括《太祖高皇帝宝训》﹐原十五卷五十一类﹐后分为六卷。卷首有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序﹔《太宗文皇帝宝训》﹐原十五卷六十类﹐后分为五卷﹐卷首有宣宗宣德五年(1430)序﹔《仁宗昭皇帝宝训》﹐原六卷四十一类﹐后分二卷﹐卷首有宣宗宣德五年序﹔《宣宗章皇帝宝训》﹐原十二卷六十五类﹐后分为五卷﹐卷首有英宗正统三年(1438)序﹔《英宗睿皇帝宝训》﹐原十五卷七十二类﹐后分为三卷﹐卷首有宪宗成化三年(1467)序﹔《宪宗纯皇帝宝训》﹐原十卷六十三类﹐后分为三卷﹐卷首有孝宗弘治四年(1491)序﹔《孝宗敬皇帝宝训》﹐原十卷四十八类﹐后分为三卷﹐卷首有武宗正德四年(1509)序﹔《武宗毅皇帝宝训》﹐原十卷四十一类﹐后分为二卷﹔卷首有世宗嘉靖四年(1525)序﹔《世宗肃皇帝宝训》﹐原二十四卷五十六类﹐后分为九卷﹐卷首有神宗万历五年(1577)序﹔《穆宗庄皇帝宝训》﹐原八卷三十六类﹐后分为二卷﹐卷首有神宗万历二年(1574)序。全书共计四十卷﹐收有十朝宝训。神宗以后多残缺不全。
《皇明宝训》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记事﹐线索清楚。材料与实录同出于起居注﹐是研究明朝皇帝言行和重大政事的有价值的史料。洪武年间《皇明宝训》﹐在《皇明修文备史》等书中有收录。万历《皇明宝训》刻本今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及美国国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