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1976年4月5日,发生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反对“四人帮”的全国性的群众抗议运动,亦称“天安门事件”,“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正义的政治运动。
起因周恩来于1976年1月8日去世后,遗体遵其遗嘱火化,骨灰于1月15日由一架安-2飞机载着邓颖超分三次分别撒在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黄河入海口(山东滨州)。灵车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自发组织起来悼念周恩来的数十万民众聚集在道路两边,即“十里长街送总理”,入选小学课本。全国各地举行了广泛的自发纪念活动。而四人帮一伙竭力压制群众的悼念活动,不准人民集会悼念。
2月6日,姚文元控制的政府媒体《内部参考》转载香港杂志上攻击周恩来的文章,许多民众不满。
3月5日,上海《文汇报》报道纪念雷锋活动,遗漏周恩来的题词,许多人认为此举是刻意为之。南京市的学生,工人揭露了该报3月5日和25日工人首先揭露了该报3月5日和25日先後在报纸上删去周恩来题词和出现影射攻击周恩来的语句,贴出“保卫周恩来”、“打倒张春桥”的大标语,并到周恩来参见国共谈判时候居住过的梅园新村和雨花台悼念周恩来和烈士。
经过1976年3月,南京大学师生率先发起反对四人帮、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史称“三二九南京事件”。该活动震撼全国,成为“四五运动”的先声。时近清明时节,又是祭祖悼故的时候,从3月底开始,忍无可忍的人民群众自发集合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花篮,张贴纪念诗词,抒发对周总理的悼念之情,暗斥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在南京、杭州、郑州、太原等地也出现了悼念周总理的群众运动。4月4日是清明节,悼念周总理的活动达到高潮,数十万群众冲破重重禁令,涌向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一位青年用白布缠着的手向大家展示血书:“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将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您!”群众高呼“谁反对周总理就打倒谁!”、“誓死保卫周总理!”当晚四人帮一伙连夜开会,认为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反革命性质的反扑”,“是反革命煽动群众借此反对主席,反对中央,干扰、破坏斗争的大方向”,会议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当晚开始清理天安门广场的花圈和标语,布置工人民兵和公安人员围住纪念碑,阻止群众去送花圈和集会,并且调动卫戍部队在二线待命。4月5日,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涌向天安门广场。当他们发现献的花圈被收走,听说还有人被抓时,异常气愤,于是要求“还我花圈”、“还我战友”,并同一部分民兵、警察发生严重冲突。公安部门出动的广播宣传车和几辆汽车在混乱中受到损坏,天安门广场东南角的“工人民兵指挥部”着火,群众和民兵、警察都有受伤的。晚上,北京市委出动军队镇压“四五运动”,封锁了天安门广场,殴打还留在广场的群众,并逮捕了一些人。4月6日,中共政治局将“四五运动”定性为“反革命暴乱”。4月7日,毛泽东表示天安门广场发生的事件是“反革命政治事件”,并认为邓小平是幕后主谋,提议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
结果1978年11月14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并为因该事件遭到迫害的所有人平反。此事件被写入历史课本,定性为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人民万岁!》,该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开向全国人民道歉,检讨在此事件中所做的一切不利于人民的反动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