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A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Z-DNA又称Z型DNA,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形式,具有左旋型态的双股螺旋(与常见的B-DNA相反),并呈现锯齿形状。Z-DNA为三种具生物活性的DNA双螺旋结构之一,另两种为A-DNA与B-DNA。

历史Z-DNA为首先于1979年被解出晶体结构的DNA型态,研究者为麻省理工大学的Alexander Rich等人。B型及Z型相互结合时的结晶则解于2005年,使科学家了解Z-DNA在细胞中的潜在角色,当一段Z-DNA形成时,其两端必为B-Z相互结合型态,形成与B-DNA的接口。

产生 Z-DNA是比较特殊的,它与其他DNA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的偶线期产生的,约占DNA总量的0.3%。

结构Z-DNA的双股螺旋为左旋型态,与B-DNA的右旋型态明显有所差别。其结构每两个碱基对重复出现一次。大小螺旋凹槽之间的差别较A型及B型小,只在宽度上有些微差异。这种型态并不常见,但某些特定情况可增加其存在的可能,如嘌呤-嘧啶交替序列、DNA超螺旋,或盐份与某些阳离子浓度高时。

Z-DNA能够与B-DNA构成相互结合型态,这种结构会使一对碱基突出于双螺旋之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