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信息书 名: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802117419
开本: 16
定价: 48.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是弗洛伊德除了《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之外,流传最广的一部著作,曾被译成17国文字。以1915年~1917年於维也纳大学的课程讲稿付印成书,由於是讲授的形式,故而对刚学习精神分析理论或从未接触过的入门者,得以循序渐进且深入浅出的一窥精神分析理论的堂奥。 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於19世纪末,现已扩展到各种不同的社会科学领域,如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等。本书几乎涵盖了精神分析理论所关切与探讨的各项层面,特别是精神分析的三大基本理论:潜意识论、梦论,以及性欲论。 全书分成三个部份:第一篇「失误动作」,针对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动作来分析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含意,这可视作是某种预兆或讯号;第二篇「梦」,则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并推演出梦的作用;第三篇「神经症通论」,结合前两篇对失误动作与梦的分析,以确证支配神经症患者的症状与其经历相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全书共计28讲,对精神分析理论具有全面且系统的概括性论述。
《精神分析引论》是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1939.9的主要著作之一。它比较系统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论。弗洛伊德的传记作者欧内斯特·琼斯认为它是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书。本书中文译本可看《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弗洛伊德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4岁时随父母移居维也纳。他上中学时就对达尔文的科学理论很感兴趣,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由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在当代心理学和思想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1938年,希特勒德国占领了奥地利,弗洛伊德因是犹太人被迫离开维也纳,前往英国避难,1939年在英国去世。
本书是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三编。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没有精神分析学的知识,因而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在第一编第一讲中,弗洛伊德就指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对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门。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的心理过程是整个心灵的分离部分,他由此否定了传统的观点:“心理的即意识的”;第二,性的冲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并且性的冲动对人类最高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弗洛伊德认为,过失常常被当作微不足道的心理现象,它的起因是由于机体的或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注意的扰乱。其实,过失如舌误、笔误等是有意义的,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意向”或“倾向”。过失是由两种倾向同时引起的的结果。一种是干涉的倾向,另一种是被干涉的倾向。如在把“开会”说成“散会”这个舌误中,“要开会”是被干涉的倾向,“散会”是干涉的倾向。干涉的倾向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藏在心底不愿说出的,不易被认出的倾向。对干涉的倾向的压制是造成舌误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当然,并非所有过失都有意义,但对过失的意义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深入到对潜意识的心理活动的认识。
弗洛伊德认为,与过失一样,梦也是健康人所具有的、被忽视的心理现象。梦也是有意义的,梦的研究不但是研究神经病的最好的准备,而且,梦本身也是一种神经病的症候。梦有显义和隐义两种。记得的、可以说出来的梦是梦的显义,被伪装了的、由释梦的工作所揭示出来的是梦的隐义。记得的梦并不是真的,只是一个化了装的代替物,我们顺着这个代替物所引起的观念,就可以知道梦者原来的思想,将隐藏在梦内的潜意识内容带入意识中。梦的隐义常常是被压抑的,他通过种种伪装才能在梦中表现出来。儿童的梦未经化装,其显义和隐义一致。由此看来,梦是欲望的满足。
本书第三部分讨论神经病,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病的症候背后都有意向,症候是有意义的,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讨论了神经病症候的意义,症候和潜意识欲望的关系;讨论了心理历程中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问题;讨论了精神分析学对性的认识,性的冲动与精神病、文化的关系;讨论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的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讨论了神经病治疗中的一些技术问题等等。
在本书中,弗洛伊德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说明了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使比较复杂的内容容易理解,这是一个优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和发展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大事。在本书所讲的内容中有许多合理的引人入胜之处。当然,也有不少局限和错误之处,有些在精神分析的发展中逐渐得到克服,有些是引起争论的问题,如在精神分析学内部,象阿德勒、荣格等人对弗洛的伊德的性本能说有尖锐的批评。在弗洛伊德用以性本能说明宗教、道德和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学说中,很多观点失之偏颇。对此,在阅读时特别要加以具体分析。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他以“心理冲突”和“泛性论”观点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过失行为、梦及神经病三项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在作者看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现象是有意义的。它是心灵中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牵制而趋调和的心理行动。同样,梦也不是一种神渝或毫无意义的生理现象,而有其背后的“隐意”;梦是遭到压抑的潜意识欲愿的变相满足。释梦的工作便是激发梦者的“自由联想”、由梦的“显意”推知其“隐意”的过程。相反,梦的隐意转变为显意的过程叫做“梦的工作”,它有四个成就:“压缩”作用、“移置”作用、将思想转变为视像、“润饰”作用。此外,梦还能回溯到童年时期的景物和欲望,成为这些景物和欲望的象征。最后,弗洛伊德分析了神经病。他认为神经病症候也是两种相反的心理倾向相冲突的结果:其中一方是被压抑的性本能的潜意识欲望,另一方是压抑它的自我本能的理性规范。一旦这种受压抑的性本能欲望被导入意识层面,神经病症候即可消除。《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在1915一1917年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的三部讲稿的汇编。全书分三编,二十八讲,约二十六万字。中译者为高觉敷,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
正如书名所示,《精神分析引论》乃是了解研究弗洛伊德学说的一部入门性读物。该书,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二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介绍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是其著作中除《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也是其思想在经历了早期发展后逐渐向后期过渡的一部代表作。在撰写此书之前,弗洛伊德先后出版了《癔症研究》(1895)、《释梦》(1900)、《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五讲》(1910)、《图腾与禁忌》(1913)等著作,确定了精神分析的两大理论前提即潜意识论和泛性论,对梦、失误动作、神经症等亦提出了精神分析的解释。精神分析学说在经历了人们最初的冷落、批评和敌视后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欢迎,并转化为精神分析运动。荣格、阿德勒也以因与弗洛伊德观点相左而分道扬镳。1914年《精神分析运动史》的出版乃弗洛伊德思想进入后期发展的分水岭。《精神分析引论》则真实再现了这一转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状况。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精神分析的早期研究成果,同时也展示出弗洛伊德此时正在酝酿着的一些新观念,如对自我的分析、对现实原则的强调,以及对“潜意识”一词的多重含义所造成的困难的认识等。正是这些观念,预示了此后弗洛伊德的《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1923)、《精神分析引论续编》(1933)、《精神分析纲要》(1940)等著作的出版,进而完整地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学说及对梦、神经症的新解释。显然,《精神分析引论》并未详尽无疑地展现弗洛伊德的全部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我们了解、研究弗洛伊德思想之不可不读的著作之一。
《精神分析引论》共分三编。第一编《失误动作》介绍的是精神分析的失误动作观,指出失误动作绝非偶然,而是有自己的意义;第二编《梦》讲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理论,系统阐述了梦的实质、内容、工作原理、释梦的技术等;第三编《神经症通论》在阐明精神分析有关神经症的理论与治疗技术之余,还深入讨论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所有这三编,均立足于精神分析的二大“触怒了全世界”的理论前提:一是“心理过程自身是潜意识的,并且整个心理生活只是某些个别的活动和部分才是意识的”,二是“可被描述的性的本能冲动——包括广义和狭义的——都是神经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重要起因。进一步讲,这些同样的性冲动为人类精神最高度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创造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精神分析的要旨正在于透过失误动作、梦、神经症等现象的考察与分析,揭示被压抑于潜意识内的本能欲望,使之以合理的途径得到宣泄或满足,使精神疾病获得治疗。
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一个毁誉参半、争议最多的人物。一般来说,人们赞赏他执着、勇敢的科学开拓精神,肯定他对心理学研究领域与方法的拓展及对心理学事实材料的积累。但对于其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潜意识论、泛性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人性论、价值论、机械决定论、社会文化观等,人们往往褒贬不一。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完整把握与评价精神分析学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做到“洋为中用”,或许才是我们在阅读《精神分析引论》时应持有的态度。
目录编译者语
第一章过失心理学
过失的定义及特点
过失的定义
过失的特点
过失所体现的意义
案例:功败垂成后的危机
过失和由它所产生的动作的关系
过失的几种表现形式
遗忘
误取、误放和遗失东西
案例:沉默的花季少女
对于过失的总结
过失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活动
牵制的意向和被牵制的意向之间的关系
过失的特点
案例:“顺手牵羊”的苦恼
第二章梦
对于梦的初步研究
梦的三种定义
梦的意义
梦和睡眠
影响梦形成的因素
案例:“杀人犯”的绝对隐私
三个假设以及释梦的技术
自南联想
案例:灵和肉的黑色鏖战
梦的显意和隐意
释梦的三个规律
阻力
显意和隐意
案例:追忆似水流年
儿童的梦
儿童的梦的几个特点
案例:谁说春梦了无痕
梦的检查作用
检查作用的目的
案例:死亡剪刀之谜
梦的象征作用
象征的观念与被象征的观念
梦的象征
性和生殖器的象征
男性的象征
女性的象征
案例:条鱼背后的玄机
梦的工作
压缩作用
移置作用
将思想转变成视象
润饰作用
案例:河边的裸体“维纳斯”
分析梦例
一个简单的梦
一个在读学生的梦
梦到死者的梦
一个少女的梦
一个性交的梦
象征性器官的梦
一个死亡象,征的梦
一个神经病患者的梦
案例:谁折断了宝宝的脖子
梦是原始和幼稚的
恋母情结
儿童性生活的特点
两个结论
案例:来自天堂里的暗示
梦是欲望的满足
梦的三种定义
焦虑的梦
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原因
一些疑问
梦的隐念
案例:潜意识的自我救赎
释梦的几点疑问
小结
案例:灵魂深处的断背危情
第三章神经病通论
精神分析法与精神病学
一封信引来的困扰
妄想症
案例:退休后的报复
强迫性神经病
过失的定义
案例:洗不掉的“污点”
创伤性神经病及潜意识
创伤性神经病
精神病产生的根源一潜意识
健忘症
案例:无中生有的癌症
抗拒与压抑
抗拒
压抑
症候是欲望不能获得满足的表现
案例:都是自慰惹的祸
性生活
性的定义
同性恋
儿童的性生活
案例:偷窥的乐趣
希腊神话中的性倒错
俄狄浦斯情结
案例:长不大的大丈夫
神经病的起因
里比多发展中的两个危险
矛盾的易感性——产生神经病的另外一个因素
案例:不该凋零的玫瑰
症候的形成
症候的特点
症候的形成
幻念
案例:谁拨动了她的心理天平
一般的神经过敏
自我本能和性本能
实际神经病和精神神经病
案例:小霸王
焦虑
真实的焦虑
神经病的焦虑
儿童的焦虑
案例:自残
自恋
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自恋
自恋神经病
案例:不爱美人爱自己
移情作用
案例:堕落天使
附录:精神分析学术语速查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