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隶属的普通高等院校。由共青团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教育厅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该校位于高校林立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市长安区,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素质,熟悉青年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院简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青年政治学院(筹)的前身是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共青团中央团校-西北分校基础上,于1952年成立的。团校成立50多年来,一直受到党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共青团中央在西北地区设立的惟一培养青年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
1984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开办专科学历教育;1988年在陕西省团校的基础上,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陕西青年干部学院;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独立设置的省属公办高等院校。2000年开办普通高等教育,招收普高专科(高职)学生,目前在校学生已达4000余人。从1952年至今已有57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436亩,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北校区位于西安市含光北路155号 ,南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室、语音室、多媒体室、专业实验室、电视演播、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形体训练中心、浴室等保障学生生活、活动需要的基础设施。图书馆藏书45万余册,期刊杂志500余种,电子读物1500余套,录音录像带900盒。

为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建设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的广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学院以“质量立校,育人为本,厚德尚能,服务青年”为办学宗旨,培养忠诚党的事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职业技能、较强管理素质和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性强,2003-2007连续五年就业率达到96%以上。
校训开拓、创新、务实、勤政,自强不息,厚德尚能。
实事求是 朝气蓬勃
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厚德尚能: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
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勤奋 :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具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求实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治教。
创新 :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追求新知。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是一幅画,是一幅充满生活力的画卷;也有人说她是一部书,是一部承载五十年青春赞歌的史书;还有人说她还是一支笔,是一支吸引全国优秀学子抒写人生的豪迈之笔……
历史前沿

1951年1月9日团陕西省工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创办陕西省团校。
1952年8月14日经团中央和西北团工委批准,团陕西省工委书记李连璧同志兼任陕西省团校首任校长。
1952年3月,陕西省财政厅下拨建校专款24亿(旧币),建筑面积3285平方米。同年8月西安市建设局批准,在西安市南郊小寨东路征用土地40亩为陕西省团校建设校址(现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952年11月27日破土动工,1953年5月27日竣工。
1954年10月28日,经团中央批准,陕西省团校与中央团校西北分校合并,称中央团校西北分校二部,孔芳修同志任二部主任。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原校区,迁入中央团校西北分校院内(现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农机局、含光大厦)。
1955年6月1日中央团校西北分校撤销,中央团校西北分校二分部恢复原来“陕西省团校”名称,孔芳修同志恢复陕西省团校校长职务。同年9月初搬进新校址,即现在的北校区。
1981年9月开始招收一年制长训班,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录取学生,学习期间实行行政干部26级工资,毕业后直接定级行政干部25级。开始涉及学历教育。
1983年9月开始正式招收两年制大专学生。
1984年中共陕西省委陕字(1984)19号文件规定,陕西省团校为大学专科体制,学制两年,毕业学生按大学专科学历对待。
1985年4月30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发陕组通字(1985)34号文件,规定陕西省团校为副局级单位,实行校处两级管理。
1988年2月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陕政函(1988)18号文,改“陕西省团校”校名为“陕西青年干部学院”,并同时给国家教委发文备案。
1988年4月经教育部专家考察组审查,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改制为成人高等学院体制,“陕西青年干部学院”改名为“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2004年4月学院开辟南校区,同年9月04级学生入住南校区。
2005年3月15日,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顺利通过陕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转制为普通高校,“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改名为“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2005年7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成立。
2005年9月30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在团省委书记卫华的陪同下,来学院视察工作。周强书记对学院的高职转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2006年3月2日,国家教育部行文通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备案成立。
2006年5月20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7年8月30日,经学院,陕西人民政府,省教育厅,会议商议已经向教育部备案筹建"陕西青年政治学院(筹)"
培养模式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青年政治学院(筹)经过50多年青年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多年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教育与青年管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遵循教育规律,按照专业要求,扎实做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遵循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并重,技能为首,知技兼融的专业建设原则。
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秉承我院五十余年青年管理人才教育的办学传统和优势,以青年管理人才基本素质教育为主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管理知识、组织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教育。由此,学院在培养专业人才规格上,重视学生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教育;重视学生管理素质和团队意识教育;重视学生组织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
该院专业教育与青年管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首先要政治合格,明理诚信;其次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把事做实做好,再次是要以较强的管理素质和组织能力把事做大做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学院现设有六个系,26个高职招生专业。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多媒体制作、广告、物流、工商、会电、电视演播、导游、餐饮、酒店管理、文秘等专业实验室22个;拥有650台微机的计算机中心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教室;建有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65个。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化运动场、形体训练中心、健身房、电子阅览室、浴室、超市、餐厅和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齐全,能较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学院图书馆藏书40万册,期刊杂志600余种。
学院现有241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5名,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院还建设了一支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深受社会好评。多年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率达到93%以上。学院的历届毕业生以其适应社会快、工作能力强的鲜明风格,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的骨干。目前已有万余名毕业学员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本行业和单位骨干,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毕业生素质好而备受新闻媒体的关注。
在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这所年轻的学院,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走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道路,努力培养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现代管理素质、熟悉青年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积极申报省精品课程,团中央精品课程,努力使之成为培养共青团干部和党政干部的重要基地,成为培养社工、法律、经管和新闻专业管理人才或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青少年教育研究和信息交流中心,为实现“办学特色突出、教育质量和综合效益较高的优秀院校”目标而奋斗。
校徽说明

⒈整体造型为英文字母“Q”的变形。
⑴“陕西”简称“秦”,“Q”是“秦”字汉语拼音(Q)第一个字母,寓意我院的地域特征--“陕西”;
⑵“Q”是“青”字汉语拼音(q)第一个字母,寓意该院区别其它职业学院最突出特征“青年”;
⒉红色的“★”是团旗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寓意我院是在共青团旗帜下的团属院校,是我院最突出的政治特色;同时也寓意树立理想、努力成才、放飞希望的含义;
⒊加“★”的造型,如现代青年手持指路和智慧之星奔向未来,寓意我院注重学生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实用”的办学特色;
⒋形如一道开放的古城大门,寓意我院地处十三朝古都西安;绿色象征希望之门、青春之门、智慧之门、成功之门,寓意我院面向青年、面向西北、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开放的办学的理念,欢迎有志青年走进来,插 上翅膀飞出去。
⒌整体造型如一把开启的锁,“★”如一把开锁的钥匙,寓意我院在共青团的旗帜下,用理想、信念、智慧开启知识宝库。同时,“锁”和“开锁”也折射出教育的本质“传道、授业、解惑”.整个图案庄重、简洁明快、现代感强、美观大方,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效力,能凸显学校的自然、人文和历史特点。
学院本科筹建


2008年2月,陕西省教育厅安排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省内7所高校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对口支援陕西青年政治学院(筹)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加快建设陕西青年政治学院(筹)的步伐。陕西青年政治学院(筹)全体师生将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享有较高声誉的综合性大学。
现任领导院党委书记黄思光

黄思光,男,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
1982年9月—1986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农化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6年7月—1988年10月留校任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学生辅导员,团总支部书记,第三党支部书记。
1988年10月—1993年10月任西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干事,秘书。
1993年10月—1998年12月任西北农业大学团委代书记、书记;其间于1997年3月转为正处级,1997年11月评为副教授。
1998年12月—1999年9月任西北农业大学校办主任。
1999年9月—2002年12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办主任、校长助理,2002年11月评为教授。
2002年12月至2004年2月任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省青联常委。
2004年2月至今任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省青联常委。
院长 安强

安强,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山西临猗人,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在读,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8月——1986年2月在团省委宣传部工作;
1986年2月——1995年1月在团省委青工部工作;
1995年1月——1997年4月任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7年4月——2004年2月历任团省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
2004年2月——至今任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院长。
学院评估

2009年2月13日,学院在含光校区报告厅隆重召开迎评促建工作动员大会,就迎接2010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作全面动员和总体部署。
团省委书记卫华,团省委党组成员、院党委书记黄思光,院长安强,院党委副书记杨滨,副院长张逊德、杜兵社、赵兴刚,院长助理宁建飞出席大会,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大会。大会由安强主持。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首先,院长安强代表学院宣布《陕西青年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他对2008年学院各项工作做了系统全面地回顾总结,对学院2009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并重点对学院评建工作进行了详尽地安排,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大会表彰了学院2008年度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院党委副书记杨滨宣读学院《关于表彰2008年度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的决定》,团省委书记卫华和学院领导为获奖的财经系、管理系、教务处、党委(院长)办公室、招生就业处等优秀集体和34位优秀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
院党委书记黄思光作了题为《凝聚力量,科学谋划,扎实工作,以评促建,为早日实现学院进入省级示范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动员报告,他在报告中号召全院教职员工深刻认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迎评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他在总结分析学院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困难的基础上,指出要科学分析,正确面对,把评估变成学院建设发展的最大机遇。黄书记号召全院教职员工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扎实、高效、创新的工作,出色完成评估任务,推动学院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对于即将开始的评建工作,他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加强学习,学懂弄通评估体系,掌握评估标准,明确评估要求。二要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层层负责,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按时完成。三要团结协作,统筹协调,确保迎评工作的整体推进。四要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确保迎评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
随后,团省委书记卫华作了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学院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本次动员大会的意义,并号召全院教职员工正确面对评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积极为学院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她代表团省委党组对院党委和全体教师职工,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学院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组织部署,精心实施,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要立足于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长效性的工作,立足于学院长远发展和水平的提升,要防止和纠正应付评估突击强化的短期行为,要通过迎接评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真正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达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二是全院师生员工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的为评估工作多投精力、多做贡献。要把思想切实统一到迎评促建上来,统一到学院的改革发展上来,形成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良好氛围。要把迎评促建工作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积极参与迎评促建工作,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全院师生争先创优,以实际行动展示学院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迎接评估工作的到来。
大会最后下达了部门《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并举行了《评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签字仪式。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向学院各职能部门下达了部门《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院长安强代表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与各部门签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评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将依据本部门《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创新、高效、出色地完成各项评建任务,为学院顺利通过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为早日进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做出积极贡献。
专业简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信息综合处理第一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计算机相关法规,有较强的程序设计、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技能,能较好地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电子商务、C程序设计、硬件组装与维护、企业资源规划(ERP)原理、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信息资源管理、Web服务器的架设与管理、计算机实用英语、网页设计、Java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SQL Server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Visual C# 2005程序设计、基于Web 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信息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系统和网络)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分析、实施管理和评价、信息处理和应用程序开发设计等工作。
实验室建设: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实训室、高性能机房。与多家企业签订顶岗实训、校企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