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复旦大学教授出生年月:1954年11月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历:

职务:

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人类新基因研究课题组组长;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学术兼职: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九届理事。

《遗传学报》、《遗传》杂志副主编,《Acta Biochim Biophys Sin》、《中华医学遗传学》、《国际遗传学》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在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等课题的资助下,主要进行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系统生物学及药物开发研究。领衔的课题组在2000年12月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并在2003年底通过考评顺利进入第二期创新群体建设。

获奖情况:

科技成果奖

1.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891003) 主要完成人

DR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及携带者的心脏功能改变的综合研究。

2. 国家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 第四完成人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临床,生化,基因结构和蛋白功能的系列研究。

3.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闽政1996---48号) 第二完成人

中国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携带者基因突变特征及应用研究。

4.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 第四完成人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特征携带者检测及症状前患者的基因诊断。

5. 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第四完成人

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产前诊断,症状前诊断及干预

荣誉奖励:

1.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1996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杰出青年学者奖”。

3.1997年,上海市科协授予“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4.199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授予“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5.2000年, 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6.2004年,国家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金牛奖)。

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以第一作者或联系作者署名在Prog Neurobio、TiBS、J.B.C、Biochem J、Genomics、BBRC、Gene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7篇,总影响因子IF值为205.1,被他人论文引用231篇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2项,美国发明专利7项,加拿大专利2项。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1 学位 博士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 学科与专业 制糖工程

研究方向 功能碳水化合物材料理论与技术

课题及项目 主要承担的科技项目有:

(1)、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博士后基金:“生物降解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2)、澳大利亚科学院科研基金:“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反应挤出改性”;

(3)、“985工程”一期学科平台建设项目:“环境友好变性淀粉制品新技术研究基地”;

(4)、“985工程”一期重大科技项目:“淀粉基生物全降解材料制备新技术”等。

主要业绩 主要从事生物降解全淀粉塑料、汽车用壳-核结构聚丙烯-弹性体-填料三元复合材料、非线性变温下高分子结晶动力学、由时间控制的高分子共混物形态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在澳大利亚科学院制造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期间,承担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天然与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共混界面”、“天然高分子材料”、“汽车用壳—核结构聚丙烯弹性体—填料三元复合材料”等澳大利亚重大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及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已在国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7篇,应国际会议邀请作学术报告9次,出版4部英文专著。特别是在生物降解全淀粉塑料研究方面,通过主持澳大利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食品与包装”中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子项目,在世界上首先研究并工业化了全淀粉透明片材和热真空成型产品,这一成果被公认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研究领域为可再生资源高分子材料,主攻方向是全淀粉生物降解材料。主要开展对可再生资源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加工与应用关系的研究;可再生资源高分子的共混、复合及多层共挤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天然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天然高分子的反应型挤出改性等。

1999年获“澳大利亚食品与包装成就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CRC技术转让奖”、2003年澳大利亚包装博览会“银质奖”。2002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皇家化学学会FELLOW。兼任澳大利亚皇家工学院高分子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社会兼职 1982年至1988年在河南化学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93年后,先后任职于澳大利亚Thermo Rite包装公司开发部、澳大利亚高分子合作研究中心

1996年在澳大利亚科学院制造研究所(原材料研究所)工作,任课题负责人,2000年开始任高级研究员

2002年引进回国,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术家四川乐山人,自幼喜好中国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嘉州画院秘书长,职业书画家。1975年高中毕业后,由启蒙老师熊世森介绍到乐山乌龙寺做临时工,与当代中国十大高僧之一的遍能和尚朝夕相处达四年之久。在与遍能和尚同案书画的岁月中,受到与人为善、平和处世思想的影响,奠定了谦逊随和的性格特征,感悟到了“平常心即佛心”的境界。

1979年调往乐山大佛寺工作。1980年嘉州画院成立,作为画院画家并兼管文物商店和文管局的接待工作,先后接待过何海霞、关山月、崔子范、吴冠中、程十发、周思聪、黄胄、王子武、董欣宾等全国著名画家。观摩前辈们作画,学到很多知识,自己的作品也得到了前辈们的热情指点。工作之余读书写字,常求教于乐山前辈遍能、李琼久、杨风等著名书法家。1992年赴南京江苏省国画院拜董欣宾为师进修中国画理论。

余龙出生在峨嵋山下的龙池镇,成长于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嘉州古城,是大山大水养育了他,表现大山大水始终是余龙山水画的主题。为壮胸中浩然之气,他的足迹遍及中原、江南、东北、云贵、青藏、新疆、敦煌等地。三十多年的勤奋学习,余龙的山水画已形成了以书法笔意的长线为手段的风格特征,并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

1987年,其作品由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入《现代山水画库》大型画册,1989年由四川省美协主办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应邀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人民日报社等单位作画。所作山水画《乐山大佛》,由乐山市委、市政府赠送给先后来乐山视察的江泽民、杨尚昆、李岚清、吴仪等中央领导。2005年6月14日所作的《乐山大佛》由乐山市委、市政府赠送给前来乐山礼佛的第十一式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义务创作的山水画长卷《乐山乐水》由国家邮政局发行连体式邮资明信片,为乐山乐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募集100万元见义勇为基金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在国内发表作品和介绍文章的报刊有: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金融时报、华声报、迟市场报、四川日报、四川画展、香港文汇报、读书人报、中国书画报、美术画、中国画清赏、东方美术、江苏画刊等。2001年《美术》第三期发表山水画作品15幅。

2005年10月随刘大为带队的《中国画•画中国--走进香港》的美术采风团到香港写生,所作作品在香港和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6年9月,应英国BBC广播电台莱斯特分台及莱斯特城市博物馆的邀请,在英国莱斯特城市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在大英图书馆举办新闻发布会。

其作品五次入选全国美展:

1、1999年,“大渡河畔”获得由中国美协、中国诗书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国50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大奖展览》成就奖。

2、 2002年,“凉山踏雪”获得由中国美协、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优秀奖。同年《美术》12期和《新华文摘》12期同时刊载“凉山踏雪”。

3、“大渡河岸”获得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优秀奖。(2002年 广西)

4、“情满凉山”入选由中国美协和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画展》

5、2005年11月,“海螺沟冰川大瀑布”入选由中国美协独家主办的首届中国画写意画展。(深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