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法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国防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国防体制、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建设、战争动员体制、国防生产、全民防御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国防政策的法律体现,是指导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与作用(一) 国防法规的性质

国防法规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国防建设领域中的法律体现。国防法规与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我国的国防法规,除了具有无产阶级的根本性质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国防法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权威性本是所有法律的共性。

2、国防法规具有较强的从属性。

3、国防法规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

(二) 国防法规的作用

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3、保证国防现代化顺利实现。

(三)国防法规的基本特征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内容公开的相对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制定国防法规的等级权限与实施(一) 国防法规的制定

国防法规的制定,是统治阶级把自己有关国防建设的意志以及国家的意志,通过具体的规范性文件体现出来的立法活动。

依据国防法规的不同层次,分属不同的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制定和颁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规。

2、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法规。

4、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定的法规。

国防法规制定的原则:

1、依宪法为依据。

2、维护国防利益的原则。

3、国防法律从严的原则。

4、民主的原则。

5、协调统一的原则。

(二) 国防法规的实施

国防法规的实施是指国防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法律规范只有当它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得到贯彻和实现时,它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它的存在才有意义。我国国防法规的实施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由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来解决具体问题,即国防法规的适用;

二是由国家机关以及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公民用国防法规来规范自己的活动和行为,即国防法规的遵守。

我国的主要国防法规简介军事组织方面的法律制度

军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

兵役方面的法律制度

军事训练方面的法律制度

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法律制度

国防后勤方面的法律制度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方面的法律制度

优抚与安置方面的法律制度

国防科研生产方面的法律制度

国防动员方面的法律制度

国防教育方面的法律制度

军事设施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

安全防卫方面的法律制度

军事刑事法律制度

对外军事关系方面的法律制度

有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