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集结号》原型王艾甫:我送烈士魂归故里

随着电影《集结号》的热映,影片中解放军九连连长谷子地的原型也重回观众视线,他就是检察日报2007年2月9日第五版报道过的山西省检察院退休检察官、“现代义士”王艾甫。谷子地心里的集结号和现实生活中王艾甫手里的那些阵亡通知书一样,成为他们一生难以放弃的责任。

山西省退休干部王艾甫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开始在各地搜集抗战时期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抗日根据地编印的书籍、小报、边区政府的文告、收据、干部补助表等,还有日军的地图、画报等侵华史料。

他偶然间得到了一份84位战士阵亡通知书。怀着对阵亡将士深深的敬意,王艾甫苦苦的寻找着阵亡将士的家人。目前王艾甫手中还有30多位烈士的亲属下落不明,他将继续完成让烈士魂归故里的心愿。

感人事迹:

67岁的王艾甫从山西省检察院退休,11年来不倦地奔走,让84位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魂归故里。

1996年的一天,王艾甫在太原旧货市场的地摊上发现4本1949年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战士的登记册,其中有84份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老人花了3000元买下这些被遗失的文件。

曾经当过兵、打过仗的王艾甫知道,在昔日的战友中,有的牺牲后其家属至今还不知道。为了寻找烈士家属、告慰烈士在天之灵,老人散尽家财,自费寻找,足迹遍布湖北、河北、内蒙古等地。

几年来,尽管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王艾甫还是执着地寻找着。2005年6月,王艾甫接待了一位湖北记者,他把阵亡将士登记册和通知书中的11位湖北籍烈士名单交给了这位记者,请他帮助寻找烈士的家属,在当地民政、公安、媒体的共同努力下,烈士郝载虎在湖北省云梦县的家属被找到。

王艾甫成功找到第一位烈士的亲属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随后又有三位烈士亲人被找到,华中科技大学利用寒假组成9个寻亲志愿小组、172名同学踏上了寻访英烈之路,20多天时间里,又有5位烈士家属被找到……

截至2007年2月初,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王艾甫手中的84份名单中已有26位烈士找到亲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淡去这个时代的影子,王艾甫身上荡漾的无疑是古典义士的风范。

关于这位现代义士的事迹,检察日报主办的《方圆法治》半月刊在2007年9月下半月刊以《一位退休检察官与84份阵亡通知书》进行了封面报道。2007年11月,中央电视台启动大型媒体活动《封面2006》,本报将该杂志的这篇文章向央视进行了推荐。今年2月1日,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主办的“封面2006”晚会揭晓年度优秀作品,《方圆法治》关于王艾甫的报道与其他8家报刊的8件新闻作品一起,成为2006年度体现中国媒体“理性、良心、推动力”的新闻佳作。

《封面2006》晚会节目组除了于去年12月赴太原拍摄短片以外,还特邀王艾甫到京参加节目录制。在京数日,我们与王老“亲密接触”,于是有了下文种种之“最”。

王艾甫解释原因:

一个原因就是84位将士是为了太原而牺牲的,我作为太原市民应该去做这个事;第二,我又是山西省检察院一名退休干部,也应该有这份责任,虽然退休了,还要做一点事;第三,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在军旅生涯中也打过仗,一位战友在我的怀里牺牲,而当地民政部门连这位烈士的记录都没有,所以,后来我得到这些阵亡将士名册时就决定去做这件事,从良心上也应该去做。

推荐理由:

王艾甫的人生因为1996年清明过后的一个普通周六而改变。在太原南宫文物旧货市场的一个破麻袋中,王艾甫发现了84份“太原战役阵亡通知书”。从此他义无反顾踏上了为烈士寻亲之路。十年多的时间他化光了所有积蓄,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目的就是为让英灵回归故里,为他们和亲人找回原本就该属于他们的荣誉。如今许许多多有社会良知的人们都加入了这个队伍,他们将一同继续寻找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