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clandestine love
亚偷情隐秘流行
随着中国城市暧昧文化的兴起,亚偷情出现。与偷情者不同,亚偷情相关双方发乎情而止于性,类似于婚外密友。
亚偷情,发生在中国熟人社会解体之后,发生在中国人对婚姻关系和婚外男女关系的评价出现很大变化之后,发生在各种即时通讯交通工具拉近人与人距离之后——这一系列的社会条件下,潜伏在人内心的情欲很难不被点燃。所以,有一种观点说,现在的社会难的不是偷情,而是能偷情却保持不偷的境界——亚偷情者貌似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们发生的是“无性外遇”。
这绝不简单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出轨。在一个崇尚物质而不是精神的时代,和亚偷情分子过多地讨论精神话题,是一种奢侈。
大话亚偷情亚偷情定义:发乎情,止乎性,外乎婚
这种感情没有性,但关系暧昧,在日常的婚姻结构之外,这种特殊的男女情感,悬浮于性与爱之间,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亚状态。
亚偷情调查:近七成人曾看到过亚偷情
《新世纪周刊》联合新浪网做的专项调查显示,64.42%的女性和74.67%的男性承认,在周围朋友、同事的身上看到过亚偷情的“婚外密友”,83.19%的女性和84.44%的男性承认自己在婚姻之外有亲密异性朋友。
亚偷情方式:MSN、QQ让他们如鱼得水
MSN、QQ、E-MAIL、论坛或者博客,这些项或单独作用,或组合发威,让亚偷情的男女如鱼得水。
亚偷情地点:酒吧、办公室暗流涌动
酒吧、KTV、茶社、办公室,甚至另一座城市,这些对于婚姻结构的“家”而言的“别处”,正是亚偷情暗流涌动的地方。
亚偷情的道德探究
偷情界限:配偶容忍度决定是否亚偷情
长期以来,对于偷情这个概念,人们已达成普遍共识,核心是“性”。以性接触程度来界定的这个亚偷情地带,只是依据现有研究的一种推论,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同。如果一个妻子/丈夫,根本不能容忍对方精神上的出轨,那么,何谈性接触?
为啥亚偷情:并不是婚姻不幸福才去亚偷情
从调查中看,很多人并不是因为婚内不幸福才去亚偷情的。
事实上,偷情和亚偷情的欲望基础是一样的,往往都根植于人类对亲密的渴求,而且这种渴求往往都是没有止境的。当然,每个人对爱情、情欲的需求也有着天生的不同。有的人欲望不强,而有的人则具有泛情特质,容易被情感卷入。
亚偷情考究: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
亚偷情一词的出现,被人们认为与今天人们的感情需求提高有很大的关系,“人类对感情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条件允许,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去追求更美好的感情”。而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历史与婚姻的郭松义先生,偶尔在著作里提到了现代人感情需求增多的原因:知识经济以脑力劳动为主,人们体力劳动时间大大减少;相应地闲暇时间增多,对感情的质量要求和丰富性都提高。
亚偷情状态的边界考量:守卫边界的人常常是女性
在亚偷情这种亲密关系中,守卫边界的人,常常是女性。 对于男性而言,虽然他们在爱情中渴望性,但如果是婚姻中人,他们认为,这个愿望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安全。“安全不是指双方,尤其是女方身体上的安全,而是指双方的家庭安全。”一位男士说。
亚偷情前奏表现:特殊的称呼
为了既不体现出其过分暧昧的关系,又渴望在对方心中的地位,多数会给对方起一个特殊的称呼,表示对方在心里的位置与他人与众不同,而且已婚者也会拿自己的称呼来作对比。如电视剧、电影、动漫里的人物名称代换;守护天使、亲人等一系列。
亚偷情样本曹植和曹丕的王妃甄洛
三国年间的曹植和曹丕的王妃甄洛,也是由于没有可能真偷情而打造了历史上最完美、最诗意的一次亚偷情,甄洛在深宫之内被曹丕虐待,他们没有可能在一起(曹植是甄洛的小叔子),这一次亚偷情对中国文学史贡献巨大,曹子建做出了一篇《洛神赋》,金庸先生笔下的“凌波微步”,就是这篇赋中的一句。
林徽因与金岳霖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被无数人羡慕的才子佳人组合。林徽因也曾经陷入类似的苦恼,已经结婚的她一度被学者金岳霖的才华和痴情所打动。梁思成甚至给予了她选择的自由——可以走。林徽因最后也是感于丈夫的大度而作出了抉择,留在自己的丈夫身边,同时仍然当金岳霖是一个家庭的朋友。
梦露名片《七年之痒》
在梦露主演的名片《七年之痒》中,一个结婚七年的作家、编辑在妻子、孩子出门度假之后,立刻心猿意马地跟楼上的女邻居眉来眼去,只是在最后中止——想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他们就要回来了。
亚偷情述评“亚偷情”这个词一旦诞生,就像是一颗炸弹落到土地上,不仅炸的波及面如此之广, 它还炸出了地底下埋藏的很多很多的隐情。它作为对一种行为现象的标定,对于原本的掺和在其中的角色的影响,犹如为他们揭开身上披着的一层淡淡的面纱,虽然面纱很薄,但它毕竟是一种遮羞的材料。
而这一揭,是让更多的阳光晒进来,还是让更多的骚扰性蛾子飞进来,那就每个角色自己体味吧。而对于以前未掺和其中的人们来说,“亚偷情”这个词或者这个话题的影响可就不知是启蒙还是什么别的了?现在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奇妙,它是混沌不清的,你理不出一个结构性的东西,来描画一件事务对社会的影响;它是价值参照物多元的,你无法以某一种界限作为批判的标准,甚至你都不知道哪一种是更加重要些的。可是,这个词就是这样引起了那么多人们的关注和议论。
这是一种见光的瘾,还是一种发泄的瘾?
谁知道呢?
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一)“亚偷情”发乎于“情”。
无论亚偷情的缘由有多少,都离不开一个字,就是“情”。参与其中的
角色们都在其中享受着某一种感情需求的满足。
弥补婚姻:
明的婚姻在7年的时光流水冲刷之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变得似乎可有可无,平淡的就像是“自己的左手拉右手”。有时妻子也爱理不理的和他吵几嘴。开始他还觉得生气、郁闷,时间长了似乎也麻木了,能改的已
经改了,改不了的也就这样了。在明的心里一直埋着一个小小的爱的火苗,它在伺机寻找可以出头之日。终于有一天,阳光懒洋洋的,明闲散的在网络上游逛。有个叫芸的留言闪现在明的眼前。和她的几句接茬让明感到了心里的那个火苗使劲的闪了几下,就像是长期营养不良的小苗获得了催生的营养。之后,明和芸开始了缠绵的滋润心田的恋情。
逆反报复:
洁是个很美的女孩,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透着粉色的光泽,就是她的女朋友都喜爱她的美貌。可是洁的家庭却是冷冰冰的。老公是个绝对的工作狂,由于在工作环境中得到了付出所能对应的回报,而愈加的爱上了工作。洁每次对老公提出的要关爱自己的要求都遭到了漠视。于是,洁感到了无望,甚至有了恨。洁这样的女孩得到周围男士的爱慕是再正常不过了。强就是其中一个。洁不能放弃的就是强的温情,哪怕她知道强对他的感情其实只是强的一种感情的需求,而强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家庭的,洁也决心继续下去。洁在每次给自己下决心时,都心里充满了对老公的恨和叛逆。
填补空虚:
平淡的婚姻和工作上的无所成就,让伟感到无力,每天的上班状态和回家状态都一样,累。听说有一种交友的社团,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入了“交友”的大门。在这里,伟感到原来大家都和他一样的累,他立刻有了很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他需要这个社团的交友环境的滋养。于是空虚的他开始了自己填补的经历。
(二)“偷”的前提是有一道门
从这道门进去,就是进入了合法的门。这道合法的门允许的合法行为就是门内的性。合法性行为是婚姻的附带物,婚姻是法律文书保障的。如果在这道门外有了具有危险性的感情,那就带有了“偷”的可能性。所以,偷的第一前
提是先有了一块牌子,这块牌子分出了合法与非法(法律或伦理道德,下同)。
真正能说“偷”的时候,是已经发生了非法的行为。而对于“偷情”来讲,这种非法行为就是在门外发生了性行为,也就是说在法律和道德保护的婚姻之外,在合法的丈夫或者妻子之外,和第三者发生了不受法律保护、受伦理道德谝斥的性行为。
(三)“亚偷情”与“偷情”的区别在于“亚”
这是个区别,但是这个区别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所谓“亚”,就是在那道门外发生了情,但没有性。而情和性对于婚姻的界限如何,真的有太多的解释和态度。
虽说这样讲,有点故作佛的味道,但是再仔细想想,不过如此。为何大家对于“亚偷情”津津乐道?看看我们的心,它在什么样的状态中瞄着。
为何要偷呢?一是缺情,二是少性。为何“亚偷”呢?就是缺情。不管何种情,只要缺,就像补,内补不成,就外求。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讲,无不如此。以为没有出门的人,就安心于门内的生活吗?有,确实有这样的——因爱而婚姻,婚姻中爱情尚未淡去;经营婚姻,经常燃起小小爱意;外在的事业或其它在满足自我认可的同时,没有精力和时间外求;坚毅能忍的道长;老的发蔫了。
只要门内有缺,就可能发生门外的“亚偷”。明在门内的缺憾、无聊,洁在门内的受冷、不平,伟在门内的空虚、无味。就是上述没有出门外求的状态也大多只是一种静态的某个点,当婚姻中爱情淡去,无力经营婚姻,事业中出
现空隙,坚毅难忍之后,总是有想“亚偷”的意识。
为何不“偷”,而只是“亚偷”呢?源自于我们的恐惧,也可以说源自于爱。恐惧于门内已有的爱、已有的财、已有的稳固、已有的脸面的丢失或者受损。所以最具有本质性、破坏性的性行为的出轨不在“亚偷情”者的身上发生。这也是他们理性所在,责任心所在,也是他们可能痛苦和困惑所在。可是又为何执着于“亚偷”呢?源自于我们的需求,也可以说源自于贪婪。这种需求是带着本能的意味的,它发乎于内心,力量单纯而有力,这种“亚偷”带给他们的满足是难以割舍的。很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提出的困惑就是:进退不得,其实不是真的进退不得,而是对于贪婪和恐惧的双向挣扎。
感悟“亚偷情”现象近来,经常在网上看到关于“亚偷情”这一现象的言论。所谓“亚偷情”,有识之士的注释是:指男女双方发乎情而止于性的一种偷情行为,即无性偷情。没有性,但关系暧昧,在日常的婚姻结构之外,这种特殊的男女情感,悬浮于性与爱之间,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亚状态。网络应该是“亚偷情”泛滥成灾的地方,而网恋自然是“亚偷情”最好的渲释。据网上调查显示80%以上的男女都承认有婚姻以外的亲密异性朋友,他们之间的状态是“无话不谈,包括隐私话题,但没有发生过性关系”。在旧社会的人伦意识里,“男女授受不亲”,哪怕是牵一下手,甚至女人的眼睛都不能随便乱瞟,不然都被认为是可耻,罪不可恕。而现在“亚偷情”者将这一范围延伸得很广,他们认为只要不跨越那最后一道防线,哪怕是拥抱、亲吻,都属正常,不算出轨,不算是对婚姻配偶的背叛。不算违反人伦道德。
看了那些“亚偷情”者的言论观点后,不禁哑然失笑。何谓道德,道德本身指的是人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境界。它不同于法律,法律必须有行为的具体实施才能构成。而“亚偷情”者在思想上100%地都背叛了婚姻中的另一半。事实上,早已触犯了道德的准绳,已构成了对婚姻的背叛,不可否认是一种出轨行为。
说到“亚偷情”、“偷情”现象,不禁想起我看过的一部名著《飘》,里面男女主人公应该是这两种现象的最好的代表人物。自然男主人公白瑞德是偷情的代表者,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亚偷情的代表者。看过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白瑞德是我最欣赏、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在他玩世不恭、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的形骸下,掩藏的是一颗对郝思嘉近乎痴狂挚爱的心。无论他走到天涯海角,无论他在哪个女人的床上翻滚,他的心却始终停留在郝思嘉身上。假如他是一只风筝,那么那根线就握在郝思嘉的手上,只要郝思嘉将手中线轻轻一拉,只要她轻声的一声招唤,哪怕是天边,他也会义无反顾奔到她身边。白瑞德说他是一个流氓,一个想什么就要什么的流氓,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可就是这个流氓是那么的坦白、坦承,那么的真实,不带一丝一豪的虚假和做作。相反,郝思嘉就显得虚伪得多。尽管白瑞德说郝思嘉是跟他一样的流氓,是一个想什么就要什么的流氓,也是这点性格上的相似,使白瑞德对郝思嘉迷恋和痴狂。但郝思嘉在性的问题上远没有白瑞德大方和坦承。郝思嘉爱的人是卫希礼,在她与白瑞德睡在一张床上时,想的人依然是卫希礼,她恨不得将自己的身体给他,可那个孬种却不敢接受,事实上,她对卫希礼实施了一千次、一万次的意淫,可她可笑地认为她并没有背叛。原因当然是没有完成肉体付出的那最后一道工序。永远忘不了白瑞德在失望之余对郝思嘉说的那一句话:“区区肉体算得了什么,我要的是你那颗心,是你那颗残忍的的心。”
在一部分人的观念里,“亚偷情”并不比“偷情”逊色,甚而更为严重。偷情即是偷人,更多的是注重性的享受,感情的投入却有待考证。亚偷情则纯粹是偷心了,不掺杂性的成分。偷人者往往是过了今夜就完事了,就烟消云散了。而偷心者却是永无宁日,不知何时才是尽头。正如白瑞德所说:区区肉体算得了什么?是呀,随便花两个臭钱,就能买到一只“鸡”或一只“鸭”,完成一夜的苟合。当然,前提是不能惧怕艾滋病毒。而一颗真情的心,却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亚偷情现象远不是那些亚偷情者说的那么轻描淡写,那么无足轻重。只是亚偷情者不敢正视自己的良知,不敢面对自己的出轨。于是,性就成了很好的挡箭牌了,成了她们没有背叛的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