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藻(1891-1953)
许凤藻,字伯翔,江苏无锡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幼入站实学堂读书,曾以师范生名义,代其师教习两班英文,得免缴学费,时年仅十四、五岁。毕业後插班考入南京水师学堂,与陈绍宽同班,在校时互争冠亚。宣统元年,晋京部试,皆名列一等,授职五品衔把总,後改称为协军校。同年底,凤藻与章舜英成婚,因需负担家庭生计,乃放弃赴英进入海军学校深造之机会。初任胡鹰雷艇副长。三年,改调联鲸舰副长。辛亥起义,凤藻遣送旗籍舰长登岸,自率数艇驶九江,防遏清兵溯江援鄂。国父於民国元年四月上旬前往武昌慰问辛亥武昌首义同志,即乘坐联鲸舰,由凤藻负接待之责,沿途向国父详细报告所经兵要地以及人情风俗物产交通等状况,为国父日後撰建国大纲之重要参考。国父一路登岸演讲,公毕返宁,在舰兼旬,离舰前手书「海天一色」四字横匾,并签名於玉照,赠为纪念。
六年八月,我国对德宣战。时凤藻供职第二舰队司令部,奉命督率武装舰队,由楚泰炮舰掩护,至草鞋峡迫降德舰两艘;交涉中颇费周折,卒能达成任务,当时舰队司令饶怀文即命其代理该两舰长职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革命,帝俄远东舰队一部,武装齐全,驶来上海外海。如果安抚不当,豕突之馀,未尝不能沦为海寇。凤藻单艇登舰,招抚来降,终使俄海军将领率部投降,弭不测於无形。俄舰?载旧俄贵胄珍宝甚多,除酌许其资斧外,一切公开封存缴库。其後在杜锡珪任第二舰队司令及海军总长时期,凤藻历任楚有舰长、总司令部参谋长、海军部司长、参事、外交处处长等职。十五年六月,杜锡珪代理北京政府内阁总理,凤藻亦随同北上兼内阁总务厅厅长,惟不数月时局变化,仍南返回供职。其後继杜氏任海军总长者为杨树庄,继杨氏者为陈绍宽,陈任命凤藻为军械司司长,不就,遂以海军少将退役。
十七年北伐完成,全国统一。在孙科出长财政部时,令派凤藻为厦门关监督兼外交交涉员,除闽变暂离外,前後共七年。抗战前夕,调荆沙关监督。二十八年,兼湘鄂货运稽查处长。二十九年五月,转任第五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仍兼原职。其时铁路江运均在敌手,该会组织驿运,俾流畅大宗物资;又复建立多种小型工厂,供应军民之需。但因军粮及夫役徵调之种种原因,凤藻与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时有冲突。中央明知曲直所在,惟因桂李重兵在握,镇守战区,对於骄兵悍将之属,中央不得不曲意容忍。凤藻遂请归陪都。
三十四年八月,抗战胜利,凤藻奉命赴沪协办接收事宜,负责恢复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之航运。凤藻以海军耆宿,尤熟谙外交,故与美国海军交涉极为顺利,得在极短期间,清除水雷濬疏积沙,使上海迅速恢复为第一港口。厥功既成,因病归息林下,返居无锡年馀。三十六年,由外汇管理委员会派任厦门办事处处长。三度重临旧地,但战後社会紊乱,人事已非;由於外汇配额有限,招致地方某政要人士不满,唆使歹徒侵入私宅,抢劫伤人。至此凤藻坚决请辞,於三十八年初携眷来台。三十九年八月,中央改造委员会设立,任地方党部小组长,与赵恒惕等同志,日夕讨论响应改造,协助地方党务之推进。四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病逝,得年六十三岁。遗子四:许庆云、许倬云、许翼云、许凌云;女四:许留芬、许婉清、许有榛、许菉淇,皆学有专长,卓然有成。
(林抱石稿。参考:锺英撰「海军许伯翔将军传略」,原载「江苏文献」第十五期、刘绍唐主编「民国大事日志」。)
—原载传记文学第三十九原第三期
注:许凤藻是台湾明星王力宏的外曾祖父,也就是王力宏的奶奶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