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双足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白尾双足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双足蜥科

中文属名:双足蜥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Dibamus bourreti

英文名:Bourret's dibam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Angel,1935

物种信息:全长120~222mm,径粗3.2~5mm,尾长占头体长的42%~48%。通身粗细相似,形似蚯蚓,但被覆大小相近的圆鳞,中段一周有鳞片20~24枚,尾下鳞82~99枚,尾断后再生者尾较短而尾下鳞数亦较少。没有四肢,仅雄性泄殖肛孔两侧有呈扁平鳍状的后肢一对位于浅凹内,后肢长2~3mm,占头体长的2%左右。通身紫褐色,腹面稍浅,尾末端白色,其长度变异甚大。无耳孔,眼隐于眼鳞下方,上唇鳞4枚,第一枚下唇鳞后缘与2枚小鳞相切。我国分布于广西(金秀、龙胜)与湖南(宜章、江永)。国外分布于越南。生活于海拔450~900 m亚热带阔叶林中,多见于朽木或石下,有时也到地面。白色尾部有吸引敌害注意力的作用,当地栖鸟类翻动石块觅食时,双足蜥立即将白尾竖起摇动,以引起捕食者注意而去啄食,双足蜥则将尾自截而逃遁。食性及繁殖习性不详。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