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璞不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明代中期开始,竹刻成为了专门的工艺美术种类。明中叶至清,竹刻工艺日益繁荣,名家辈出,也使得竹刻成为了供人玩赏的艺术品。当时盛产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也自然成为了竹刻的两大中心。嘉定派和金陵派。

金陵派由濮仲谦创立,竹刻特点偏向中国文人画形式,工艺上以天然形态稍加凿磨,技法以浅刻为主,时人称之“大璞不斫”。作品以刀代笔显现笔墨意趣,境界“简朴高雅”,流传作品文人气息浓郁,艺术品位高,其后的代表人物有潘西凤、方洁等。

宋荔裳《竹罂草堂歌》中有为仲谦赋:“白门濮生亦其亚,大璞不斫开新硎。”所谓“大璞不斫”,是说能略施刀凿以见自然之趣。这与一般竹刻不同,须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才能为之,故能继承此法的人不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