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县马踏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杰地灵古老的连江郡城遗址,留下了悠悠的历史痕迹。 神秘的咸水湖,印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峻拔的六石仙岭,记载着神奇而美丽的传说。 深深的马蹄印,给人们多少的遐思,多少的忆念…… 马踏,傍山临海,有着肥美的良田沃土,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秀 丽的河山,众多的名胜古迹。 马踏,人杰地灵,钟灵敏秀,英才辈出。从古时的文人俊彦,到 现在的革命志士、政坛精英、商旅巨贾、教坛新秀,或给马踏留下 了斑谰的人文风物,或开创了马踏的新纪元,或创造了丰厚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财富,带来了灿烂的现代文明。

地理位置马踏镇位于电白县东南部,东经111°15′—111°27′、北纬21°35′—21°42′之间。东部与阳西县儒洞镇隔河相望;东南部与岭门镇、南部与电城镇、西南部与树仔镇接壤;西部与观珠镇、北部与望夫镇毗邻。东西宽12.4公里,南北长11公里,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注)。距县城水东镇56公里。南部的上村距鸡打港5公里。土地面积全县第3。

人口解放前夕,全镇4120户,15876人。1982年第三次人品普查时,增加到7297户,45291人,其中男24346人,女20945人;1990年第四次人品普查时总人口5365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94人;1997年,总人口60141人,自然增长率4.2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2人。

2001年,总人口64960人。各村人口如下(以村委会为单位):

马踏4029人 长山2876人 下山2633人

禄岳5129人 上村2485人 石笏3801人

凤门2506人 天星3615人 石古湾5642人

珊瑚2415人 联群3563人 黄羌3849人

华田3706人 秀田2481人 龙湾3992人

下河2924人 莲河1163人 下垌岭2311人

松塘2617人 其他3183人

民族本镇有汉、黎、壮等民族。其中黎族8人,壮族5人(1990年)。近年,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有少量少数民族妇女流入本镇结婚生育,其中有布依族、傣族等。

姓氏本镇有许、蔡、黄、杨四大姓氏,此外有王、李、陈、林、梁、伍、钟、邱、潘、卓、汪、黎、简、吴、张、谢、叶、魏、曾、罗、蓝、关、温等姓。

马踏几大姓氏之源流:

许氏:于电白县排第十三位,为马踏镇第一大姓,约占全镇总人口的12%。发祥地源于江西省莲花塘。十一世兄弟五人先后迁来广东省。许万一迁揭阳县;许万二迁电白县禄岳下村;许万三迁阳江县;许万四迁电化县海头村;许万五迁琼州文昌县。许万二为禄岳许氏始祖,迄今已历廿七世,700多年。通海话。

禄岳许氏,后分支大榜乡。

许氏后裔任到处级(或相当副处级、副教授)以上者有:

许泽清,大学文化,历任广州军区某部上校处长、工程师等职务。

许达生,大学文化,历任汪东兴秘书、广州造纸厂厂长等职务。

许植,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电白一中校长。

许有汉,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马踏中学校长。

许玉堤,深圳市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此外,许宝光、许同、许惠黎、许达传、许我能为革命老干部(离休干部)

以上诸人,皆禄岳山下村人。

蔡氏:为电白县第九大姓、马踏镇第二大姓,约占全镇总人口的10%。《电白县志》载:蔡氏之先祖出于周文王,其始祖蔡叔度,是文王的第十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兄弟,被封于今河南省蔡县(上蔡),号“蔡叔”。后周公复封其子胡于蔡国,子孙后裔遂以蔡为姓。

宋景炎年间(1276-1278),福建省莆田人,琼州太守蔡秋俸满回里,,卜居庄垌颖,后分居大登坡、石头袋、咸水、马踏各处。蔡秋涧是为电白蔡氏始祖(葬白花岭),迄今已蕃衍至廿八代,历700多年,后裔遍布省内以及广西省北流、博白等县市。县内则以林头人数量最众。

清雍正年间,蔡氏十三世廪生蔡海光从庄垌迁马踏乡咸水村;蔡连生迁新屋塘,分居海铺、塘尾各村;蔡世簪迁弯塘、竹因歌、各村。通海活。

相传咸水村蔡氏巨富,建有寨墙、寨河,门楼,仿皇城建筑。其后裔与李氏争讼,李氏以“私造皇城、毁拆皇桥、私包尼姑、、殴辱师长”诉至省按察司。蔡氏虽然事先得到密报连夜拆毁“皇城”,却因此而败落。咸水村蔡守朴父子皆中举人,下山村旁有“父子连科墓”遗址。马踏圩内建有祠堂(马踏小学旧地址)。

蔡氏现代名人(副处级或相当副处级以上)有:

蔡兆明,长山村人,历任中石化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系中国某协会理事,正处级。

蔡润民,长山村人,历任广州军区某部处长,电白县技术监督局长等职务,正处级。

蔡润民,长山村人,中学高级教师。

蔡炳超,长山村人,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任职山姆公司(美国)。

蔡成雄,坡田村人,广州市一江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此外,老干(离休干部)有蔡德明、蔡景清、蔡景云、蔡景文、蔡良田诸人;革命烈士有蔡胜昆、蔡景祥兄弟。

黄氏:为电白县第四大姓、马踏镇第三大姓。《电白县志》载引述《姓篡》所载:颛顼帝六代孙陆终之子于周武王时受封于黄国。后黄国为楚灭,子孙四散,遂以黄为姓。

宋咸淳年间(1265—1274),福建省闽县人、高州巡检黄十九卸任后家于电白县庄垌乡。后分居山兜、珊塘、祥垌各村,迄今为止已历730多年。

黄氏族谱记载:忠烈候黄十九,祖籍福建莆田,为闽县巡抚司徒十三使之后,宋景宗年间任都巡寨主。自黄十九卜居庄垌村,后裔已繁衍二十七世,历700多年。通海活。

按:十九于庄垌截击元兵,为救逃亡中之宋君臣而殉难,宋昌帝追封其为忠烈候,葬庄山北麓,立庙祭祀,是为电白黄氏始祖。黄十九墓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九世寿迁马踏乡祥垌村;十五世诗赞迁石笛村,后大发坡各村。

九世黄鉴家居马踏乡桥头坑村,明岁贡,任湖广德安府云梦县知县。

十四世黄凤腾,居桥头坑村,明天启恩贡,甲午科副榜,历任浙江省平湖县丞、南京留守司经历等职务。

廿二世黄运光,又名太初,家居龙湾村,由附贡训导,钦赐光绪癸卯举人,民国初元,任电白县长。

现代黄氏名人黄德明、龙湾人,全国人大代表,汉山锁业集团总经理,电白县二轻局副局长。

杨氏:为电白县第三大姓、马踏镇第四大姓。《电白县志》引述《姓篡》所载:杨姓源自姬姓,为周文王子孙。周武王的孙子姬燮文为晋侯,其子伯侨封于杨,子孙遂以杨为姓。唐末中原大乱,杨氏南渡福建,定居漳州。

《电白县乡土志》载:宋绍兴年间,杨仁寿自闽迁粤,定居潮潮州。绍绍熙年间(1190—1194),仁寿子杨昌爵自潮洲迁电白县爵山村,后分居蛋埠、河垌、石笏各村。

杨氏族谱记载:杨氏始祖杨仁寿于南宋绍兴年间由闽入粤,居潮洲。仁寿子杨昌爵于南宋光宗年间由潮洲迁电白县爵山村,迄今已历800多年。

十二世纪杨元俊由爵山牌坡迁马踏石笏村,迄今已蕃衍至二十八世。

十八世杨元俊由爵山迁马踏乡长山村,迄今已繁衍至三十二世。

马踏镇之杨氏先后分居右笏、马踏圩、土地水、彭村、蟹地、茸草、上姚村、凤门、下河、伍捻根、蛟潭、田心、郭中国、高车、双花坡、坡仔、耽囚、禄岳、黄坡仔、白土、圆坡仔、合水坡、面前坡、后巷各村,通海话。

廿二世杨瑞芬,长山村人,历任新中国电白县第一任县长,湛江专区水产局长等职务。

杨日辉,马踏圩人,历任茂石化技术处长、工程师等职。

杨应增,珊瑚村人,先后于外交部、经贸部任职。

杨荣光,第八届广东省人大代表。

杨保隆,长山村人,县政协委员、县建总公司项目经理。

杨 礼,长山村人,某建筑工程公司经理。

此外,离退休老干部有杨瑞珍、杨德、杨壮伍等人。

梁氏:分别为电白县、马踏镇第五大姓。《电白县志》载:梁姓为黄帝嬴姓之后。周平王时,秦仲子康被封于夏阳梁山,伯爵。春秋时为秦所灭,其子孙遂以梁为姓。

梁氏迁居电白县的有三支。二支于宋时先后迁电白县墨院村和乌石村;一支于明朝迁电白县小良村。

王氏:于电白县排第十一位,为马踏镇第六大姓。《电白县志》载:王姓的溯源复杂,以“周文王”之后较为正宗。福建闽县人王昊如于宋咸淳初中进士之后四年(1268年)出任电白知县,后卜居保宁乡双村仔村至五世王万选携家自电城迁居霞洞。

主要姓氏分布(1990年)

姓 氏

人 数

分 布 地 区

7996

禄岳 上村 石笏 樟公园 彭村 长山 下山 木棉山

6214

马踏圩 长山 九巷塘 内村 下山 咸琅 咸水 彭村 竹园 塘尾 狮子坡 凤门子

5701

马踏圩 黄屋 龙湾 祥垌 弯岭 松塘 大发坡 羊角山 荔枝山 下底坡

4206

马踏圩 凤门 长山 下河 姚村 坡子 联群 石笏 珊瑚

3608

马踏圩 田心 车头岗 下垌岭 蛟潭 根竹

2441

党村 散坡 坡尾 剌门 土地水 店子坡 关屋山

1574

松塘 莲河 球岭 田头 南塘 马踏圩

1500

石桥 吉菜 石桥子

1236

林屋 坡田 石榴山 园山

1100

石古湾

1500

石古湾 联群 珊瑚

1200

下山 长山 下垌岭

1200

坡田

1011

福平 新村 塘尾 茅坡 后坑

1000

东屋园 石古湾 马踏圩

830

大石 竹头园 茅坡

724

长山 下山 秀田 马踏圩

700

大发坡 马踏圩

577

天星 坡尾

482

坡田 禄岳 上村 底坡 彭村

黄羌

温 珊瑚

语言本镇语言十分复杂,有海话,客家话、粤语、江语、闽语、旧时正等。90%以上人口通行海话。

海话(城话):流行于马踏圩、长山、下山、禄岳、上村、石笏、凤门、下河、龙湾、莲河、松塘、白土等地。通用海话的50000多人。

客家话(涯[原字为左单人右为涯字的右半边]话):流行于联群、河角、石桥、吉菜、黄羌等地,通用的约6000人。

粤语(白语):又叫咸水白。流行于石古湾、天星、黄羌等地,使用的约3000人。近年70%以上的人口通用粤语(广州话)。

江语(阳江话):属粤语系,流行于土地、龙湾、店子坡、邱屋村等地,使用的约3000人。

闽语(又叫福建话):仅流行于坡田村。

旧时正:秀田的石桥子村、西河村、石古湾的鸭塘湖村、青麻园等村通用。

注:《电白县志》载:马踏讲海话的33149人;客家话的12420人粤语的1725人;江语的2967人;旧时正的1725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