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黄河科技大学工学院是黄河科技大学建院最早,发展最快,规模较大的骨干学院之一。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及建筑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 3384人。学院教学楼2000年8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具有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7套。学院资料室共拥有各种图书资料3365册,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学院已建、在建、拟建实验室24个,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达2570多万元, 建成一流的工科综合实验室,为学生打造“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术平台。此外学院教学设备先进,建筑系现有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和软件应用实验室共计6个实验室,机械系现有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零件实验室、公差实验室、金相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共计6个实验室。另外有19 个教学实习基地(郑州市第二机床厂,中国洛阳一拖集团及巩义康百万庄园等),为实践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也为该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动力。该院现有多媒体教学设备7套,为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深对课堂知识的感性认识打下基础;该院还积极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现有网络课程8门,分别是《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经济学》、《建筑CAD》、《园林规划与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之外再次学习提供资源。
师资队伍目前,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视教学质量如生命线,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名师工程”,实行“挂牌上岗”教学机制。其中专兼职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占 80% 以上。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思想积极探究先进教学理念,与新型教学方法,学院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时庆云,教授,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国内外物理界知名专家;
邹景超,工学院院长,教授,曾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过多项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主持的河南省跨世纪教改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成果二等奖,另外还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工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诸多奖项。他组织工学院老师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07年度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黄河科技大学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邹景超教授在2007年教师节,被评为黄河科技学院十大教学名师之一、学校表彰的优秀教师标兵,2007年度学校评选出表彰的先进工作者。
卢建功,工学院党总支书记,原系河南省漯河市教育局副局长,教学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林深,建筑系主任,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职称,在城市规划,建筑学等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于城市整体设计与规划,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及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及监理施工,教学等工作,曾在平顶山市建筑设计院,舞钢设计院,苏南工业院区建筑规划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独自完成与参与完成的大型规划设计项目多达50余项,知识面宽,功底厚。担任工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工作。
王平诸,教授,建筑系党支部书记,原河南工业大学资深教授,带领学生走科技创新之路,指导、带领该院学生参加挑战杯,并屡获殊荣;
张宗民,工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兼行政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荣获“郑州市教育先进工作者”,“郑州市工会积极分子”等多种荣誉称号,治学严谨,发表论文数篇;
刘万福,工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机械系主任,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工作,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项;编制的电教教材曾获得全军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六项;参与完成的《航空机械修理人才培养模 式的研究》获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编著教材《航空材料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航空工程材料》等三部,12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三次,多次受到上级嘉奖。
他们都毕业于名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几十载,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深厚。
学院曾多次取得了校“先进单位”、“宿舍管理先进单位 ”、“军训工作先进单”,其中 2003 年“非典”时期获得郑州市“抗非典先进单位”;党支部荣获“先进五好党支部”。
这里汇集着一批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文化传播者,这里是一个足以承载你梦想与希望的平台,这里是一个全新理念再度打造的教育团体。
工学院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学院,发展历程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放眼未来,任重而道远。
学院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将致力于教学质量,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科四个专业都是基础专业、长线专业,发展潜力大,就业效果好,学院对办好和为四化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充满信心,要在办学的道路上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