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分野
读音:fēn yě
分野[1],亦作三垣、十二次、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星辰的划分。
中国殷商时期就有了“十二次”,即星纪、玄枵、阪訾、降屡、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类似于今日西方的黄道十二宫,如《国语》中记周景王时伶州鸠的话说:“武王伐殷,岁在鹑火。”鹑火就相当于狮子宫。
分野亦将地上的州、诸侯国划分为十二个区域,使两者相互对应。就天而言,称为“十二分星”; 在地而言,称为“十二分野。”也有以二十八宿划分分野的。《晋书·天文志》记载了十二州乃兖州、豫州、幽州、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十二州,分别由郑、宋、燕、吴(越)、齐、卫、鲁、赵、魏、秦、周、楚十二古国瓜分,如簊、尾二宿代表燕·幽州。
几种释义:
①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我国古代占星术认为,地上各周郡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分野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书,其所反映的分野大体以十二星次为准。所载故事最早的是:武王伐纣这天的天象是岁星在鹑火,因而周的分野为鹑火。战国以后也有以二十八宿来划分分野的,如《淮南子·天文训》等。后又因十二星次与二十八宿互相联系,从而两种分野也在西汉之后逐渐协调互通。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

晋书·天文志》中的记载:
十二星次、二十八宿与国、州分野如下(以《晋书·天文志》所载)
十二星次 寿星 大火 析木 星纪 玄枵 诹訾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二十八宿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斗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国 郑 宋 燕 吴越 齐 卫 鲁 赵 魏 秦 周 楚
州 兖州 豫州 幽州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②因本指分封诸侯的境域,后借用为分界、界限的代称。谓划分的范围,界限:政治~ㄧ思想~。
例句:殷谦《棒喝世代》:“似乎刘嘉玲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什么爱情,自己行为或举动的对错已经无关紧要,即便对与错的分野再怎么分明,这种区分似乎已经毫无意义,她的角色往往在最关键性时刻却躲在了自己的身后,她似乎无心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十二宫、二十八宿、十二分野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地支
星纪
玄枵(颛顼)
诹訾(豕韦)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十二次
摩羯宫
宝瓶宫
双鱼宫
白羊宫
金牛宫
双子宫
巨蟹宫
狮子宫
室女宫
天秤宫
天蝎宫
人马宫
黄道十二宫
斗、牛
虚、危、女
壁、室
娄、奎
毕、昂、胃
参、觜
鬼、井
柳、星、张
翼、轸
角、亢
心、房、氐
箕、尾
二十八宿
吴·扬州
齐·青州
卫·并州
鲁·徐州
赵·冀州
晋·益州
秦·雍州
周·三河
楚·荆州
郑·兖州
宋·豫州
燕·幽州
十二分野
北方玄武
北方玄武
北方玄武
西方白虎
西方白虎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南方朱雀
南方朱雀
东方苍龙
东方苍龙
东方苍龙
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