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木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英文经常使用sock puppet。不知道这个词的起源。

如果找一个中文完全对应的词是 布袋木偶 。

约起源于清代中叶。又名“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在福建南部称为“掌上班”。它是将木偶,套在艺人的手上进行表演。体积小(布袋长约七寸左右),操纵灵活,演武戏的速度,比真人的动作快得多,刀枪招架,也比真人演得勇敢。大多演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再加动作活泼,所以最为儿童们喜爱。所以布袋木偶,亦是一种很好的儿童玩具。过去常在街头演出的扁担戏、北京的“耍苟利子”、福建的“布袋戏”、江西南昌的“被窝戏”等,均属此类。

[引用信息]吴山 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第782页

在网络世界里,中文经常使用的是

马甲

〈方〉背心...... 来源:汉语倒排词典

贝类,又名江瑶......来源:唐诗百科大辞典

汉族服饰。即坎肩。其初穿于袍套之内,上多纽扣,解脱方便,可免脱换外衣之累。后服于外,俗谓之“十三太保”......来源:中国服饰大典

即背心。来源:中国服饰大典

清代盛行的服装。男女皆用。又称背衣、坎肩。无领无袖,长及腰......来源:中华文明大辞典

中国古代用于保护战马的专用装具。又称马铠,商周时期的皮马甲用于保护驾车的辕马,由保护马头......来源:中华国粹大辞典

也叫背心,北方称“坎肩”,清代男子穿在外面......来源: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即和尚坎肩......来源:中国豫剧大辞典

无袖之上衣。即背......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亦称“马铠”。古代用于战马的防护装具。可分两类:一类是用于驾战车的辕马,多见于车战为主的商周......来源:军事大辞海·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