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药物名称】野薤

【别名】野白头,薤白,野大蒜头,野蒜。

【科属】石蒜科,百合科。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丛生于一短的根茎上,卵状披针形,长4~5厘米,鳞被膜质,白色。叶丛生鳞茎上,线形,长20~45厘米,宽约2毫米,内面扁平,外面隆起,呈半圆柱上,苍绿色,质柔软。花紫红色,顶生伞形花序,外有薄膜质苞片2~3片,花被6片,雄蕊6枚,子房上位,3室。蒴果,具3棱。种子黑色。

生态分布:产我国北部及中部各省;多生于山坡或田园边草地中。

药用部分:鳞茎供药用,5月采收。

用途:性味苦、辛,温。能温中通阳,下气散结,并有祛痰作用,可作理气药,适用于慢性胃炎,凡胸闷胀痛,欲吐不吐,喘息咳嗽,冷泻、久痢均可服用;外用涂火伤及金疮,治各种疮疖,鳞茎捣烂外敷。用量:1.5~3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