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名大角】(Arcturus)北天的橙色亮星,属亢宿,在摄提间。即牧夫座a星。是牧夫座(Bootes)中最亮的星,也是北半球夜空中最亮的恒星,亮度排名全天第4。
顺着大熊座北斗勺把三颗星的曲线向南,差不多在勺把长度的两倍处有一颗很亮的星,这就是牧夫座α星,中国古代称它为大角。
大角即牧夫座a,全天第四亮星,北半天球第一明星,天上最亮的红巨星。视星等-0.04等,绝对星等-0.24等,距地球约36光年,直径为太阳的21倍,质量是太阳的两倍,亮度是太阳的215倍(一说98倍),表面有效温度4400开。是一颗K2III型橙色巨星。是照相和光电方法测视向速度的标准星[1]。英国剑桥大学天文台1968年出版了波长范围3600~8825埃的《大角星分光光度测量图册》。由分析得知,它的大气中碳同位素含量比太阳系相应值小很多,这反映了它的化学演化的特殊性。此外,据197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得知,太阳、大角和球状星团M13中某一红巨星之间的金属丰度对比约为40:10:1,因此可以根据元素的丰度把大角星归为中介星族Ⅱ恒星。人们不仅由光谱观测了解到大角星在向外抛失物质,而且近年来用1.5米太阳塔作光导摄像管天体分光光度测量,发现质量损失率变化很大。通过人造卫星和火箭的红外线检测,已在大角星光谱的紫外线区、可见光区、红外线区都发现了发射线。美国用 2.7米望远镜在1978年几个月间测得大角星 HeⅠ10830线由天鹅座P型轮廓逐渐变成吸收线,后来完全消失,然后又成发射线。这表明大角星色球温度达15,000~20,000K,色球活动比太阳的强得多,说明大角星也是某一种光谱变星。大角星的质量(以太阳质量为单位)仍未定准,目前有各种数值是:0.1~0.6;0.7~1.7;0.61±0.32;0.6~1.3等。
春季大三角与春季大钻石

大角是春季星空的第一亮星,它与角宿一(室女座α星)、五帝座一(狮子座β星)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就是春季星空的标志——春季大三角。它还可以与常陈一(猎犬座α星)、五帝座一、角宿一组成不等边四边形,称为春季大钻石,这也是春季星空的标志。大角虽然是春季亮星,但是由于升起得比较晚,因此,从5月至7月黄昏之后,才高挂在天顶附近星空。可以说,由春至夏,大角都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亮星。
春季星空的标志
由于大角特别明亮,因此,人们常常把它作为识别星座和判别方向的标志,如人们都把春季大曲线、春季大三角和春季大钻石,视为春季星空的标志,而这三个标志的主要构成要素都有大角。
星名由来大角被看作是四象之一的东方苍龙的一只角,这就是“大角”这一星名的由来。但是,东方苍龙七宿之第一宿角宿,并不包括大角,而角宿一(室女座α星)和角宿二(室女座ζ星)就是苍龙的两只角。根据古史记载,黄道带上的这条苍龙星象有两只角,原本的两只角,一只是大角,另有一只是角宿一。大约后人认为大角距离黄道太远,才将这只角变成角宿二。虽然作了这样改变,但是,大角这一星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在《中国天文学史》有这样的解说:“古法角宿,实从大角算起,它和角宿二星,共三星形成牛首的样子。由于它最亮,所以列为二十八宿之首,后人由于它入亢宿2.5度,遂把它列入亢宿。”
大角星
又名天栋,被看作是天王的帝廷。《史记·天官书》说:“大角者,天王帝廷。”《晋书·天文志》说:“大角者,天王座也,又为天栋。”
特殊地位
大角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有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是全天第四大亮星,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北斗七星指示方向的标志。《史记·天官书》称:“昏建者杓”、“构携龙角”、“大角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明确记载了古人用斗杓指向确定时节的方法。仅仅说斗杓所指的方向还不太明确,但是在杓的下方,以大角和摄提星官为标志,则其方位就具体多了。斗杓所指,沿着大角摄提方向往南,其对应的星官便是角宿和亢宿。因此,斗杓所指的方向,不仅大角和摄提为其标志,角亢二宿也是其标志星。进而,前面所介绍过的斗杓诸星——玄戈、招摇和梗河等也都在北斗星的延长线上,都在不同时代或不同角度的情况下,起到判断时节的作用,因此为古人所重视和关注。
大角文化
在古希腊最古老的文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就记载着这颗星。其后,在古希腊大诗人赫西俄德(Hesiodos,约公元前八世纪)在其农事诗《劳动与日子》中,正式被称为Αρκτουροζ,意思是“熊的护卫者”,这就大角的西名Arcturus的由来。
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1822~1888)在他的诗中曾经这样描绘这个典故:“天可怜见,就把他们变成明星,至今仍在北天闪耀——这就是那保卫大熊的大角星。”
古希腊人也视大角为定季节的星
大角作为主季节、定方向的星辰,受到农民的关注和船员的喜爱。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他的农事诗《劳动与日子》中写道:“如果大角的光辉在蔷薇色的黎明前闪耀,那么就到了收获葡萄的季节。”大角在黎明前从东方升起是秋季到来的象征,因而表示葡萄熟了的时候。古希腊最伟大的演说家狄摩西尼在其著作中也曾经写过这样的话:“公元前341年开往克里米亚的船队,途经雅典时向富商借钱,契约这样规定—如果船队在大角在黎明前东升之前还不能返回,那么利息就要从原来的二钱五分五厘上升到三钱。”
古埃及人称大角为“神殿之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称大角为“姆尔·西布阿娜”,阿拉伯人称大角为“哈利斯·阿萨马”, 都是“天的忠实守护者”的意思。阿拉伯人还送给大角另一个雅号“哈利斯·阿夏马尔”,即“北方的看守人”。印度人称大角为“放逐者”。日本人则把大角称为“雨夜之星”、“五月雨星”和“麦熟之星”。
【其他大角】1、乐器名
2、九州作家潘海天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