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射电源(radio source)是“宇宙射电源[1]”的简称。能发射强无线电波的天体。发射无线电波的恒星称射电星。宇宙空间辐射无线电波的分立天体。大多数天体都可能是射电源,已发现的射电源有3万多个。射电源类型很多,按视角径大小可分为致密源和展源两类。致密源角径小于1″,大小仅为1~100光年,最小总能量在1045~1051焦耳间,常在类星体、特殊星系核内发现。展源角径大于1″,大小为3~200万光年,最小总能量在1051~1054焦耳间,常与亮椭圆星系相证认,40%的展源是双射电源。按距离也可把射电源分为银河系射电源和河外射电源两类。银河系射电源包括:21厘米中性氢区、电离氢区、超新星遗迹、射电星及脉冲星等以及银河星云、类星体、活动较猛烈的星系和少数恒星。在河外射电源中,正常射电星系平均辐射功率在1030~1033焦耳/秒,只有光波段辐射的百万分之一 ;而特殊射电星系射电辐射功率比正常射电星系强102~106倍,接近或大于光波段的辐射功率,有时直接将特殊射电星系简称为射电星系;还有一种类星射电源是一种光学外貌似恒星,光谱线有很大红移的强射电源,如果认为它的红移是宇宙学红移,那么它也应该是河外射电源中的一种。
目前已经发现的射电源在17000个以上。
小角径天区发出的比背景辐射强的射电源。在银河系中﹐超新星遗迹是一种分立射电源﹐射电星(包括脉冲星﹑射电新星﹑耀星﹑红超巨星及其蓝矮伴星﹑x射线星和特殊双星系统等)也是分立射电源。此外﹐发出分子谱线射电的星际的分子云等也是分立射电源。在河外分立射电源中﹐有正常射电星系﹑特殊射电星系(见射电星系)﹑头尾射电源﹑核晕射电源﹑类星射电源等多种﹐其中以强度变化的射电源居多。
射电源的发现1931年,一位名叫扬斯基的美国工程师,在他的无线电接收机上收到了一种来历不明的无线电波。这种电波每天出现,出现的周期正好等于地球相对于恒星自转一周的时间。后来经研究证实,这是来自银河中心的电波。不仅如此,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像电台一样向外发射较强的无线电波,并能被地球的射电望远镜接收到,这就是所谓的射电源。
射电图近代射电天文学告诉我们,这些来自宇宙的电波讯号是宇宙天体本身发射出来的一种射线。这种宇宙射线具有极高的能量,它的辐射粒子的速度接近于光速。当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的外层时,它猛烈地撞进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从而又产生出一些别的粒子。当它们冲击到地面上时,我们可以用仪器记录下来,然后放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最后得到的一个年轮样子的图案,这就是射电图。射电图表示射电源电波的强弱分布。比如著名的射电源天鹅座A的射电图,就是两个像眼珠似的圆斑。奇妙的是这两个圆斑并不在星系本身的位置上,而是在星系两侧对称的位置上,彼此相距30万光年。天文学家用光学望远镜仔细搜索这两个“眼珠”所在的天区,却什么也没有发现。的确,许多射电源都可以找到一个相对应的天体,但像天鹅座A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