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治让(1848
一1908)温州瑞安人,字仲容,号箱扇居士,世
人把他与俞曲园,黄以周合称为"清末三先生',.
孙治让以一身兼具"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的
精神,顾亭林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
周公的"以政教致太平"的理想131(P103)成就了他
一生的辉煌,奠定了他在中国晚清朴学,近代温
州文明开化中的崇高地位.综观其一生的成就,
曾经出现过两次高潮,而在这两次高潮中分别
涌动着两大文明劲流;其一是在经史子集园地
上耕耘所散发出的中国古文明的芬芳,其二便
是汲取近代西方先进文明所折射出的光芒.前
者让他成为传统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后者让
他成为晚清致力于国学研究的旧知识分子走向
与时俱进的先进代表人物.如果把前者看成是
文明传承的积累,那么后者便是文明聚合的裂
变,即新生.孙治让后半生之所以没有沉迷于
"吃吃治经生之业',,而迈向人生的另一个春天,
西方文明这股劲流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后半
生无论是思想还是实践无不闪烁西方文明的光
辉.
为何西方文明垂青于他 为何同谓"清末三
先生"的俞曲园,黄以周这些"研经之侍,国粹
学者"却"识多拘滞,欧化或未",惟独孙1台让
为"欧化之精"[4) (P451)呢 这要归功于孙治让在吸
收西方文明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他勇
于探索新生事物和汲取先进思想的品格.
首先,孙冶让深受其父孙衣言的永嘉学派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更易于追随时代潮流.
他在《孙太仆年谱序》中说:"吾欲以经术措诸
世用,亦本其先人之训0"1894年春,孙治让"八
试礼部不第",而此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现实的严峻使他从"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惊醒,
放弃科举利禄之途.他深悔生平所习"与时不相
应',目睹了西方文明给予日本所带来的巨大功
效,乃以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宽容胸襟接受了
西方文明.
其次,孙治让一生"未尝师事人',,不受政
见和学术派别的束缚,不以门户之见排斥异说,
"九域数方闻,先生最门户不分".川(P477)这使孙
治让要比同时代其他经学家,封建士大夫更容
易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知识,新观点
跟上时代步伐,以"学无新旧,唯其致用"的态
度对待西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