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一中的前身是“建溪书院”,据《建瓯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瓯宁知县邓其文在建溪书院设义学,聘请名师教授家境贫苦无力上学的青少年”;“乾隆十九(1754)年,知府史曾期新之,筹给膏火,……”,作为学校建制的建瓯一中是在“建溪书院”的基础上创建的,“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由知府白曾煜于提学司派留日毕业生同郡绅组织创立,初名建郡中学堂。宣统元年(1909)改为建宁府中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为建瓯中学校,民国六年(1917)改称福建省立第五中学校,民国十六年(1927)改称福建省立第五初级中学校,民国十八年(1929)改称福建省建瓯初级中学校。”民国三十年(1941)学校改称“福建省立建瓯中学”。
1949年建瓯解放,“福建省立建瓯中学”与“县立中学”合并为“福建省建瓯人民中学”,学校初具规模,有12个教学班,学生412名,教职员工35人,成为闽北最高学府。解放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52年合并私立培汉中学为“福建省立建瓯中学”,1956年校名始称“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1962年学校被列省56所重点中学之一。文革前十七年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成果显著,共为大专院校输送757名合格新生,并为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人才。到1966年夏,学校已具有30个教学班,拥有学生1328名,教职工104人,成为闽北山区最大的完全中学之一。1993年学校被确认为省二级达标校。2004年学校完全转制为独立高级中学。
现今,校园面积119亩,建筑面积35000多平方米,共有48个高中教学班级,学生2609人,教职工199人。学校现有高级教师57人,一级教师83人,师资力量雄厚。在学校“科研兴校”方针的指引下,教学教研风气浓厚,近年来,上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和著作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或出版社专集出版。有20多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和省级先进,70多位被评为南平市级先进。年青教师茁壮成长,成为教学骨干。
学校在“追求卓越,立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逐年稳步上升。从1987年以来,学校高考连创佳绩,硕果累累,共有2位省理科状元,1位省单科状元,12位地区文、理科状元。特别是2005年建瓯一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学校连续两年包揽南平市文理双状元,吴鹭超、陈晔同学高考成绩分别获全省文科第三名和理科第十七名,南平市高考理科前五名中该校占三名,文科前五名中该校占二名,高考应届本一、本二、本三上线率均居南平市第一,全校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学校每年高中会考及格率、优秀率,高、初中巩固率均达省一级校标准。
建瓯一中秉承学校百年办学传统,在“公、勇、严、勤”校训的训示下,形成了“勤奋、守纪、求实、上进”的校风,“团结、奉献、严谨、创新”的教风,“尊师、勤学、博采、善思”的学风。莘莘学子,桃李芬芳,培养人才遍天下,在4万多毕业生中,英烈志士、劳模标兵、专家学者名人辈出。学校培养了一批以建瓯革命先驱共产党员杨峻德烈士,1926年“3.18”惨案中遭杀害的刘葆彝烈士,转战南北、功绩显赫的陈英将军,荣辱不惊、热爱祖国的杨立将军,闽北第一位中国工程学院士女教授徐洵,荣获国际博览会发明与革新金质奖章的女教授熊则男,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创始人江上峰,我国最年轻的临床医学博士黄烽,获得美国十项专利的博士工程师朱立彦,科研成果被评为1996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的宋晓东,全国“三八”红旗手女教师叶淑巧,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全国劳模叶孝礼等为代表的优秀人才。可以这么说,建瓯一中的成功铸就了一中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而一中人的成功同样铸造了一个成功的建瓯一中,使得建瓯一中成为名副其实、享誉八闽的优秀人才培养基地。
建瓯一中实绩显著,党和人民给予众多荣誉。1993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4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学校”和“省中等学校团校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再次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并被授予“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被授予“省优雅校园”称号,1998年被授予“省模范教工之家”、“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被授予“南平市文明学校”、“省绿色学校”称号,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授予“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被授予“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被授予“南平市文明单位”称号。
建瓯一中全体师生将秉承学校百年传统,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进一步开阔视野,以“有效教育”的探究和实践为主线,以争创省一级达标校和示范性高中为目标,努力构建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平台,以一流的教学工作业绩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争创建瓯一中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