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玉器
我国利用玉的历史最迟可追溯到 7000 年前,河姆渡遗址就出土有玉管、玉珠等。早期主要用做装饰品及玉琮、玉璧类礼器,也将玉和石器一起加工制成实用器皿。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礼器类的玉器,已出现了“琮、璧、圭、璋、璜、琥”六种“瑞玉”,此外还有生产工具和戈、矛、斧等武器类玉器,出土时,均无使用痕迹,并不是实用之物。实用器皿有臼、杯、梳、耳勺、带钩等。有的青铜器配件上还装有玉质部件,成为珍贵的复合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 700 多件玉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圆雕或浮雕的人像和各种动物,在造型上既有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时期玉器中的珍品。古代制玉的方法源于制作石器,完成一件玉制品,要经过锯截、琢磨、穿孔、雕刻和抛光等工序。《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致概括了以上制玉的工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