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雀 great auk(亦作garefowl)
大海雀又称大海燕,是一种不会飞的鸟,曾广泛存在于大西洋周边的各个岛屿上,但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而灭绝。
基本信息物种分类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科:海雀科Alcidae
属: 大海雀属 Pinguinus(Bonnaterre, 1791)
种: 大海雀 Pinguinus impennis(Linnaeus, 1758)
保护现状
灭绝 (1844年,IUCN),曾成群地繁殖于北大西洋沿岸的岩石岛屿(圣基尔达〔St. Kilda〕、法罗群岛、冰岛和纽芬兰的芬克岛),向南远到佛罗里达、西班牙和意大利,均曾发现其化石遗体。
体形特征
大海雀大海雀是大型游禽,外观略似企鹅,而英语中以企鹅命名(其实也是出于误认与本种有亲缘关系),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种是刀嘴海雀,体长约40厘米。
大海雀体长75~80厘米,体重5千克。头部两侧、颏、喉和翅膀黑褐色。大海雀全身以白黑两色为主,后背为黑色,胸部和腹部为白色,这种保护色使它们在海岸岩石上不易被发现。大海雀脚趾为黑色,脚趾间的蹼为棕色。喙为黑色并有白色横向纹槽,适于捕食鱼类。每只眼睛和喙之间有一小块白色的羽毛。眼睛的虹膜呈红褐色。
大海雀幼鸟略有不同,喙上的横向纹槽不明显,在脖子上也黑白混杂的颜色。
大海雀体型粗壮,但由于它的双翼已经退化,因此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当它潜入水中后,会继续挥动双翼,起着强劲的推动作用。
生活习性大海雀为水生鸟,可以使用翅膀在水下游泳。通过对芬克岛(Funk Island)上残留的大海雀的骨骼研究,和依据其形态而进行的生物学推断,它们的食物可能主要为12厘米至20厘米的鱼,但偶尔也捕食较大的鱼,有的甚至超过自身体长的一半,其中大西洋鲱鱼(Atlantic menhaden)和柳叶鱼(Capelin)可能会尤为大海雀喜爱。
除繁殖季节外,大海雀很少在陆地上生活,它们喜欢集体活动,常常成百上千只聚集在一起,在海面上漂浮或潜入海中捕食小鱼小虾等。
纪录片中的大海雀捕食场面在陆地上,大海雀行走较为缓慢,在一些起伏的地面上,有时也要用翅膀帮忙。大海雀天敌很少,主要是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和一些猛禽,而且它们天生不怕人类。
由于它们不会飞行、行走缓慢、不怕人类等种种特性,在19世纪初期已遭到人类以获取肉、蛋和羽毛为目的的大量捕杀。此外也有一些作为博物馆标本和私人收藏而被杀害。
繁殖
大海雀每年产一枚蛋,它们并不做窝,仅产在露天的地面上,并在6月份进行孵化。蛋白色偏黄,夹杂有黑灰色的斑点和条纹,而且经常在较大的一头聚集明显。大海雀雏鸟生长极快,三周后便可出巢。
灭绝原因大海雀灭绝的最主要原因即人类的屠杀。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东部地区,宰杀大海雀的记录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在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区,宰杀大海雀的记录则可追溯至公元5世纪。此外,在纽芬兰岛一处公元前2000年墓穴的陪葬品中,也曾发现一件由200只大海雀皮毛制作成的衣服。尽管如此,在公元8世纪之前,人类对大海雀的宰杀对其整个物种的生存而言,并不构成很大的威胁。
15世纪开始的小冰期对大海雀的生存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但大海雀最终灭绝还是由于人类任意捕杀和对其栖息地大面积开发所致,大海雀和大海雀蛋的标本也成为价值昂贵的收藏品。1844年7月3日,在冰岛附近的火岛(Eldey)上,最后一对大海雀在孵蛋期间被杀死。虽然后来有人声称1852年在纽芬兰岛上又曾发现大海雀,但并未得到证实。
至今约有总计75枚大海雀皮毛和75枚的大海雀蛋被存放在各地的博物馆中,另有上千根大海雀的骨骼存世,但仅有寥寥数具完整骨架。
相关资料·大海雀曾是北半球最后一种不会飞的鸟。亦是曾在北半球生存的、技术最高超的潜水动物之一。
·14世纪时曾有佛罗里达居民在家中垃圾箱中发现过大海雀的遗体,这说明,鸟类至少偶尔也会在冬季南飞冒险。
·为了纪念大海雀,美国鸟类学会主办的杂志被命名为《大海雀》,并以大海雀为封面。
·大海雀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同进化的例子。它看似企鹅,但实际上和企鹅一点关系也没有,反而与现在的海鸦、刀嘴海雀,甚至北极海鹦存在血缘关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19世纪80年代,小说家查尔斯·金斯莱在他的经典儿童作品《水孩子》中、以讽刺的手笔刻画了一个站在“孤独石”边的大海雀形象。
·在2008年发行的5南极元纸钞的背面,印有大海雀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