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蛤蚧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组成】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 诃子(煨,去核) 阿胶(炒) 熟地黄 麦门冬(去心) 细辛(去苗) 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药研末,蜜丸如皂子大。每次服1丸,含化,不拘时候服。

【功用】润肺止咳。

【主治】积劳,久咳,失音。

【方论】方中蛤蚧补肺润肺为君;熟地、麦门冬、阿胶滋阴养血,助蛤蚧以润肺,诃子养肺敛肺,共为臣;细辛辛以散肺,使收中有散,并防熟地辈滋腻太过,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润肺止咳之功。

按:本方原名“蛤蚧散”,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方》卷二三一改作“蛤蚧丸”。

蛤蚧丸-《圣惠》卷二十七。【组成】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1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1两(锉)。

【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主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大枣汤送下,1日2-3次。

蛤蚧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七。【药物组成】蛤蚧(酥炙)1对,胡黄连半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酥炙)半两,紫菀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人参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细辛(去苗叶)1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方剂主治】热劳烦躁,面赤口干,骨节痠痛,夜多盗汗,咳嗽痰壅,力乏气促。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卧时生姜汤送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