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
发展历程: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可追溯到成立于1959年4月1日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由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合成立的计算机学院,

学院概况:
学院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开发、设计和研制等工作的高层级科技人才为目标。学院设有 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含“高可信计算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方向博士学位授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108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现有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1名),副教授(含高工)2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名,有9名教授担任了全国或上海市二级以上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学院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27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100名左右、博士生10名左右,还招收硕士外国留学生若干名。
学科排名: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前40名(总共开设该专业院校558所高校)
1.清华大学,2.南京大学,3.北京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吉林大学,6.上海交通大学,7.浙江大学,8.西安交通大学,9.东南大学,10.电子科技大学,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哈尔滨工业大学,13.大连理工大学,14.华中科技大学,15.武汉大学,16.复旦大学,17.中山大学,1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东北大学,20.西北工业大学,21.北京理工大学,22.北京交通大学,23.上海大学,24.重庆大学,25.山东大学,26.四川大学,27.中南大学,28.南京理工大学,29.云南大学,30.同济大学,31.河海大学,32.北京邮电大学,33.山东科技大学,34.中国人民大学,35.南京邮电大学,36.西北大学,37.武汉理工大学,38.贵州大学,39.陕西师范大学,40.天津大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浙江大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6 西北工业大学 7 东南大学 8 上海交通大学 9 东北大学 10 安徽大学 11 四川大学 12 南京大学 13 华中科技大学 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吉林大学 3 北京邮电大学 4 北京理工大学 5 华南理工大学 6 哈尔滨工程大学7 上海大学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 武汉大学 10 北京工业大学 11 中山大学 12 南京理工学 13 江苏大学 14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15北京交通大学16大连理工大学17 复旦大学 18湖南大学19 大连海事大学 20 北京科技大学 21电子科技大学22 西南交通大学 23西安交通大学24 哈尔滨理工大学 25 重庆大学 26 山东大学 27华东理工大学28 中南大学 29 燕山大学 30 天津大学 31华东师范大学32 重庆邮电大学 33 北京化工大学 34 河海大学 35 新疆大学 36 同济大学 37 合肥工业大学 38 山西大学 39 中国海洋大学 40 中国矿业大学
科研实力: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围绕高可信计算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高性能计算、网格技术、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形式化方法、网络与多媒体和容错计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学院设立了“先进计算和应用中心”及“网格技术研究室”等五个研究室,是上海市教委“高校网格技术 E-研究院”-----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研发平台的主体研究力量,也是上海大学先进计算和应用中心,上海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上海市上大多媒体研究中心-----上海市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三个跨学科研究基地的依托单位,年均科研经费在千万以上。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近200项。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由李三立院士主持完成了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自强2000”,标志着我院在并行计算机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教学特色: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能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生就业:
学院培养的学生主要去向为上海地区或面向全国择业,随着全球IT新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大融合,毕业生就业面广阔,就业薪水高,就业前景好。

学院概况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始建于1988年,由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合成立,学院是在钱伟长老校长亲切关怀下成立的上海市高校中第一所计算机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为首任院长。1994年,随着新上海大学的诞生,原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系和原上海高等科技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系也加入计算机学院,联合成立的计算机学院正式命名为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4名,其中专任教师8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9名,正高级职称16名,副高级职称40名,中级职称50名。在读学生1645人,其中本科生1180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59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93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7人、博士96人。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由2个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1个本科实验中心、5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所、1个平台(上海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光学计算机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UTS)“智能信息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城市信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高效能计算中心、上海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展示设计研究所、科学与工程计算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组成,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术型硕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术型硕士点、软件工程一级专业型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
2015-2017年,上海大学计算机学科同时被列为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上海市教委四类高峰学科建设规划。在QS发布2017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排名全国11位,全世界201-250位。
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学院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球,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系统设计开发、销售维护、信息服务及其他行业的计算机管理应用工作,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出国深造,成为行业精英。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学院毕业生的薪资连续三年在上海大学理工科学院中排名第一。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