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资料致命魔术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SDDS (8 channels)
评级
Rated PG-13 for violence and disturbing images
级别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Netherlands:12 USA:PG-13 Sweden:11 France:U Canada:PG Italy:T Finland:K-11 Germany:12 UK:12A Hong Kong:IIA Switzerland:12 Malaysia:18PL Philippines:R-13 Ireland:12A Taiwan:PG-12
版权所有
(Touchstone Pictures and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Corp.)
拍摄日期
2006年1月16日 - 2006年4月9日
演职员表导演 Director
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
编剧 Writer
乔纳森·诺兰 Jonathan Nolan .....(screenplay) and
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screenplay)
Christopher Priest .....(novel)
演员 Actor
休·杰克曼Hugh Jackman .....Robert Angier
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 .....Alfred Borden
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 .....Cutter
派珀·佩拉博Piper Perabo .....Julia Angier
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 .....Olivia Wenscombe
丽贝卡·豪尔Rebecca Hall .....Sarah Borden
Samantha Mahurin .....Jess Borden
大卫·鲍伊 David Bowie .....Nikola Tesla
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 .....Alley
Daniel Davis .....Judge
Jim Piddock .....Prosecutor
Christopher Neame .....Defender
Mark Ryan .....Captain
Roger Rees .....Owens
Jamie Harris .....Sullen Warder
Monty Stuart .....Stagecoach Driver
Ron Perkins .....Hotel Manager
Ricky Jay .....Milton
J. Paul Moore .....Virgil
Anthony De Marco .....Boy
Chao Li Chi .....Chung Ling Soo (as Chao-Li Chi)
Gregory Humphreys .....Policeman
John B. Crye .....Voice
William Morgan Sheppard .....Merrit (as W. Morgan Sheppard)
Sean Howse .....Man
Julie Sanford .....Elegant Lady
Ezra Buzzington .....Ticket Hawker
James Lancaster .....Moderator
Olivia Merg .....Jess Borden - Toddler
Zoe Merg .....Jess Borden - Toddler
Johnny Liska .....Scalper
Russ Fega .....Man in Hotel #1
Kevin Will .....Man in Hotel #2
Edward Hibbert .....Ackerman
Christopher Judges .....Burly Stagehand
James Otis .....Blind Stagehand #1
Sam Menning .....Blind Stagehand #2
Brian Tahash .....Blind Stagehand #3
Scott Davis .....Carriage Driver
Jodi Bianca Wise .....Glamorous Assistant
Nikki Glick .....Housekeeper
Enn Reitel .....Workman #1
Clive Kennedy .....Warden
Rob Arbogast .....Leonard
Chris Cleveland .....Will
制作人 Produced by
Christopher Ball .....executive producer
Valerie Dean .....executive producer
Jordan Goldberg .....associate producer
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Aaron Ryder .....producer
Charles J.D. Schlissel .....executive producer
Emma Thomas .....producer
William Tyrer .....executive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David Julyan
摄影 Cinematography
Wally Pfister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Lee Smith
选角导演 Casting
John Papsidera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Nathan Crowley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Kevin Kavanaugh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Julie Ochipinti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Joan Bergin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Stephane Ceretti .....BUF
Olivier Dumont .....associate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BUF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Alan B. Curtis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Jody Spilkom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Lynn Struiksma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制作发行制作公司
Newmarket Productions
Syncopy [美国]
试金石影片公司 Touchstone Pictures [美国]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Warner Bros. Pictures Co. [美国]
发行公司
博伟电影公司 Buena Vista Pictures [美国]
Newmarket Films [美国]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荷兰]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法国]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新加坡]
特技制作公司
BUF [法国]
其它公司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国]
Chef Robért Catering [美国]
The Inflatable Crowd Company Ltd. [英国]
上映日期意大利
Italy
2006年10月17日 ..... (Rome Film Fest) (premiere)
新加坡
Singapore
2006年10月19日
美国
USA
2006年10月20日
台湾
Taiwan
2006年10月20日
香港
Hong Kong
2006年10月26日
马来西亚
Malaysia
2006年10月26日
英国
UK
2006年10月29日 ..... (London Film Festival)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6年11月1日 ..... (Manila)
巴西
Brazil
2006年11月2日
塞尔维亚共和国
Serbia
2006年11月2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6年11月2日
泰国
Thailand
2006年11月2日
墨西哥
Mexico
2006年11月3日
巴拿马
Panama
2006年11月3日
委内瑞拉
Venezuela
2006年11月3日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2006年11月8日
英国
UK
2006年11月10日
法国
France
2006年11月15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6年11月15日 ..... (Davao)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6年11月16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6年11月30日
土耳其
Turkey
2006年12月22日
意大利
Italy
2006年12月22日
俄罗斯
Russia
2006年12月24日 ..... (Winter Euphoria Festival)
瑞典
Sweden
2006年12月25日
希腊
Greece
2006年12月26日
埃及
Egypt
2007年1月3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7年1月4日
奥地利
Austria
2007年1月5日
丹麦
Denmark
2007年1月5日
爱沙尼亚
Estonia
2007年1月5日
芬兰
Finland
2007年1月5日
波兰
Poland
2007年1月5日
比利时
Belgium
2007年1月10日
以色列
Israel
2007年1月11日
德国
Germany
2007年1月11日
保加利亚
Bulgaria
2007年1月12日
冰岛
Iceland
2007年1月12日
拉脱维亚
Latvia
2007年1月12日
挪威
Norway
2007年1月12日
罗马尼亚
Romania
2007年1月12日
西班牙
Spain
2007年1月12日
俄罗斯
Russia
2007年1月18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7年2月8日
科威特
Kuwait
2007年2月14日
黎巴嫩
Lebanon
2007年2月15日
波黑
Bosnia-Herzegovina
2007年4月5日
日本
Japan
2007年6月9日
剧情介绍有的时候,太过快速的变化也会带来至关重要的命运转折:世纪之交的伦敦,娱乐业才刚刚起步,于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师就成了那个时代最神秘莫测的大众偶像,享受着社会能够给予的最高赞誉,社会地位也高于其他从事表演的人。
在魔术产生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年轻魔术师,最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是一起出道的同门:罗伯特·安吉尔性格复杂而且历练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他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将自己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而阿尔弗雷德·波登则与他完全相反,这位天赋极高且非常富有创造力的魔术天才因为不修边幅和天真的个性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更不懂得如何使用华丽的手段去表现他的魔术想法。两个人在一场一场的表演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将其他魔术师都甩在了身后,最终却变成了这对曾经的同门师兄弟的竞争……
事情的导火线是波顿在一场表演中间接地意外害死了安吉尔的妻子,后来两个人因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手,他们用勇敢取代了道德、技巧取代了科学、野心取代了友谊,为了战胜对方,以便能够证明自己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魔术师,他们寻找各种辅助材料来丰富自己的魔术表演,其中包括刚刚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发明出来的科学奇迹--交流电。事态渐渐不受控制,两个人的忠诚与信仰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考验,直到引发了一场谋杀,这场世纪大战才以悲剧收场。
相关评论如果说《致命魔术》是一场表演,那么它取得了只有在维多利亚时代才能取得的成功。
——《首映》
能看出来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是想在影片中深入探讨有关人性的东西,不过似乎不太成功,但两位主演休·杰克曼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表演,却值得称道。
——《综艺》
虽然这并非一部主流的电影,却仍然带给观众很多乐趣,不知道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娱乐周刊》
独特环境下的独特传奇,如果你喜欢维多利亚时期专有的政治和文化氛围,这部影片无疑是你最佳的选择。
——《亚特兰大日报》
剧情虽然多处难经推敲,但片子里的事如果是件真事,那么无论用小说、歌剧、音乐等等形式,都无法达到影片所达到的效果;艺术家们终究用属于自己的最浓烈的语言向观众传达了剧情以外的话——真和善是生活的第一要素;这个片子的电影要素一应俱全,观众的视觉、听觉和观感心理也都被塞得忒满。
幕后制作【穿着“魔术”外衣的惊悚故事】
影片改编自克里斯多弗·皮瑞斯特(Christopher Priest)的同名小说,一开始,迈克尔·凯恩饰演的卡特(魔术师背后帮助其完善表演的导师)就缓缓地道出了完成魔术需要的三个步骤:“验证”、“转移”和“蒙蔽”……而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制作《致命魔术》时,也引用了相同的三个原则,以此来维系故事中两位主角罗伯特·安吉尔和阿尔弗雷德·波登之间复杂且矛盾、充满想象力的奇妙联系。首先,这是一部内容错综复杂的惊悚片,不过,却是建立在充满神秘与未知基础上,这里“魔术”无所不在,几乎渗入到每一个镜头之中。魔术表演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表相与事实的强烈反差,除了必要的情感驱使,影片大部分时候讲述的都是两个控制欲极强的男人,因为地位上的对立所引发的激烈争执。
不用说,克里斯托弗·诺兰早就已经证明了他在电影方面创造力极强的天赋,他的作品以制造神秘感和茫然感见长,是那种独立电影业和好莱坞主流通吃的全能导演。不过,如果你梳理一下电影历史,就会发生大多数电影人都在竭力避免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与魔术有关的一切,因为他们认为,观众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在电影做假简直太容易了,就算里面真的是魔术,别人也不会这么认为……然而原著小说没了这层“魔术”的外衣,吸引力自然也会随之消失。如此高难度的改编素材,反而引起了诺兰“征服”的的欲望,因为他在魔术师与电影人之间找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必须想尽办法“糊弄”观众,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去“愚弄”别人,虽然明知道自己被“骗”,对于一场精彩的表演,恐怕你是不会吝啬自己的喝彩声吧?《致命魔术》将电影与魔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它们共同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时,会不会得到双倍的效果呢?
【魔术与电影的双向选择】
电影与魔术不分家?即使是今时今日,这也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观念。克里斯托弗·诺兰将自己对于原著小说的想法告诉给弟弟乔纳森·诺兰,希望他可以根据原著小说写出剧本的初稿……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除去故事本身的复杂性,小说里面还有一部分是由带有忏悔情绪的日记组成的--将这一部分有效地融入到剧本中,就成了乔纳森·诺兰所面对的最大难题,他必须要让魔术为影片服务的同时,还要让影片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盛大的魔术表演。
乔纳森·诺兰花了整整18个月的时间,才下定决心对小说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然后将素材整合,着手剧本。最终,他采用了魔术的“验证”、“转移”和“蒙蔽”作为影片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点正好道出了人们对于魔术如此着迷的关键:谁愿意单纯地生活在这一个烦闷的世界里?我们喜欢时常为生活找点想象、来点刺激,而“魔术”能达成你的一切愿望,即使你事先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却也心甘情愿地被骗。
在深入调查魔术师的历史的过程中,诺兰兄弟挖掘出这个伟大的文化遗产召如今为什么会沦为拉斯维加斯赌徒的小把戏……他们以为,现代生活中有许多不叫“魔术”的魔术,例如电视、电脑游戏和电影,你可以突然从画面中消失--就像维多利亚时期的魔术表演一样。而诺兰兄弟也通过影片探索了许多无法想象的领域,包括选择的两位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休·杰克曼,让他们不断从正派变成反派,最终又变回到正派,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对不可分割的连体娃娃。
幕后花絮影片幕后:魔术的魅力
相对来说,平淡的剧情片不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喜好,无论是之前的《失忆》还是《蝙蝠侠前传》都说明了诺兰是位喜欢接受挑战的导演。本片更是如此,一部以魔术师为主角的电影,不可回避的是片中将有大师级的魔术表演,这种精彩的场面不是随便什么导演都能拍的,作为观众,我们在感谢电影工业的日趋成熟之外,还应该感谢的就是像克里斯托弗·诺兰这类强人所做的事,尤其是他的严谨和求真的品格。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诺兰特意为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休·杰克曼请来了专业的魔术师,他自己更是查阅了很多魔术大师的相关资料,可以说观众们在银幕上看到电影中每一个关于魔术表演的场景都跟诺兰的精心准备和不懈努力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在片中,魔术是除了两个男主角之外最大的亮点。[1]
精彩对白Alfred Borden: We were two young men at the start of a great career. Two young men devoted to an illusion. Two young men who never intended to hurt anyone.
阿尔弗雷德·波登:我们两都是年轻人,要将自己献身于伟大事业的开创,我们是天生的魔术师,但我们不会用自己的天赋去伤害任何人。
Cutter: Every great magic trick consists of three acts. The first act is called The Pledge: the magician shows you something ordinary, but of course, it probably isn't. The second act is called The Turn. The magician makes his ordinary something do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Now, if you're looking for the secret…you won't find it. That's why there's a third act, called The Prestige. This is the part with the twists and turns, where lives hang in the balance, and you see something shocking you've never seen before.
卡特:每一项伟大魔术的完成,都与三个过程密不可分:一为“验证”,魔术师展示了看似平常、实则已经动过手脚的表演道具;二为“转移”,魔术师手中看似普通的事物,瞬间变得与众不同,这个时候,如果你想找魔术背后的秘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还会有第三步;三为“蒙蔽”,这也是魔术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魔术师利用技巧进行掩饰的过程,一旦达成某种平衡,就会产生那种前所未见、让你无比震惊的现象--也就是魔术。
精彩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