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山岩画位于海西州天峻县江河乡卢山山丘上。山丘南部地势开阔,水草丰美,岩画散布于山丘,共31区。1985年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协同进行调查研究。1986年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卢山岩画有270幅个体形像,最大的为第一区,岩画约30平方米,画面约20平方米,上面有158个个体形象。最小的岩画仅数厘米,其画面仅一动物。画面以动物,狩猎,战争,生殖和藏文字等为内容,其时代稍晚于野牛沟岩画,凿画于魏晋-隋唐时期(上限)、吐蕃时期(下限)或晚唐时期。打制技法分为垂直打击法和阴线轮廓勾勒后加以磨光法两种。
动物以牛和鹿居多,牛的形态有被狩猎的牛和单独静态的牛,在制作中对小头,大角,户胛从艺术上作了夸张处理,突出了长形尾巴。对鹿角作了大胆夸张,枝叉打凿得很精细狩猎画面4幅,有车猎,单人猎围猎等三种方式;战争画面有2幅,两人站立对身,腰悬箭囊,两矢相连;生殖画面一幅,男为侧身,女为正面,突出了生殖器的部位。
在卢山岩画中,形象最多最集中的为一号岩画,岩面面积约20米见方,其上有150多个形象。使人们颇感兴趣的是车猎和生殖图。车猎为双辕位马,人立车上,引弓如月。箭射向车后的野牛。为了形象地表达射猎的意图,制作者将箭矢飞行的弧线也打凿出来。这幅图打制精细,形象准确。画面虽然有些漫漶不清,但其绘制意图却依然可以看得清楚。画面一男一女。女的正面,双腿微曲向两边分开。在两腿之间、臀部下面,打凿出一直径约3厘米的圆点,以象征女性生殖器;男的在女的左面,从侧面绘制,生殖器很突出。紧接着男女图的下面,有一条打制得很规范的曲线,两边分布有许多圆点。由于对男女生殖器的强调,故其交媾场面不易直接表现,而采用象征性的符号(圆代表女性,曲线代表男性)的集合来表示。这种用符号来表现交媾的思维方式,在我国其它地方如内蒙阴山也有发现,即岩画界所谓的“蹄印”或“漥穴”。这幅画的意义在于使我们对吐蕃的某些文化观念和观念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这里的交媾,无疑带有刺激牲畜生产的巫术意义;而符号象征的表现方式,则使我们对如何理解所有岩画形象有所启示。如牛的制作者想表达的未必是牛的本身。或许借牛的形象来表达牛之外的抽象概念。我们在这幅画中已经看到,制作者借“有形”的交媾,来表达“无形”的生殖概念。
地理位置:
位于天峻县布哈河谷的江河乡卢山山丘上,此距江河乡政府约8公里。山丘位于江河右岸,海拔3800米,相对高度约40米。
旅游指南:
从西宁乘班车,三个小时到循化,再经过一个小时可到孟达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