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失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疾病名称主观性失眠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

疾病别名预期性焦虑

疾病概述有人总是带着难题、烦恼、焦虑、抑郁、恐怖心理上床,精神紧张或过于兴奋,不给自己入睡的机会。有人一到傍晚临睡时,就担心、发愁,预感到要失眠,一上床便处在“又要睡不着了”的失眠恐怖状态,他把夜晚的睡眠当成了无法战胜的恶魔,心理学称之为“预期性焦虑”。

还有一种人,本人睡眠很好,当他睡着之后,有人把他搬到另外一个床铺上,或在他脸上画了“眼圈”,他都不知道,这时把他推醒后,他坚持说“根本未入睡”,问他眼睛周围的圈圈从何而来,他无言以对,但仍坚持说未睡觉,有人称为“主观性失眠”。人的一生既有惊恐、悲伤、烦恼、挫折、不满和失落感等消极情绪,也有高兴、愉快、满足和幸福感等积极情绪,消极的情绪往往使人失眠。

有些人睡前不管有高兴或痛苦的事,只要一躺到床上,白天遇到的事情就像播电影一样,总是在脑海中浮现,无法摆脱,越是不想就越想,翻来覆去,辗转不安,以致一整夜都不能很好地入睡。这种情绪影响是由于白天生活中累积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压抑未能很好地得到解除,使不良的情绪影响比较强烈,或因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对生理变化缺乏调节和应急能力,因而精神上的过度兴奋,必然导致失眠。

疾病描述睡眠状态感知不良。

症状体征患者坚信自己“失眠”,并能具体描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足或完全失眠,可有焦虑、抑郁症状,但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时间与睡眠结构正常。

诊断检查患者主观与客观睡眠的不一致性,具有诊断意义。

主观性失眠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①苯二氮卓类。②抗抑郁剂。如米安色林、阿米替林、多塞平、马普替林等。临床研究显示,采用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如采用安定类西药等。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相对于药物相比,具有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显著的特点。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抑郁病症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这些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改善失眠患者多梦、早醒、入睡困难等,另外还能够缓解患者由于失眠而在次日白天所出现的头晕、注意力下降、情绪烦躁等症状。

心理治疗: ①一般心理治疗。通过解释、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②行为治疗。进行放松训练,教会患者入睡前进行,加快入睡速度,减轻焦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