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挑剔
【注音】tiāo·tī
【释义】①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挑选 ②(tiǎo)拨弄剔除:也指挑动,挑剔学潮。③(tiǎo)指点阐明。
【出处】殷谦:“优秀的主持人的节目主持,不说是无可挑剔但至少应该是较为完美的,‘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这句话用在我们的主持人这里恰到好处,殷谦认为一位优秀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就意味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含和成熟的思辨能力,是一种渊博的知识和在广泛的阅读经验支持下的复杂判断。”(殷谦《棒喝时代》第二把548页)
【例句】她由于过分挑剔,跟谁也合不来。
挑剔的近义词:挑拣,苛刻
【词意探源】:
(1)指苛求责备,存心在细节上找寻缺点。《官场现行记》第三十五回:“现在开了这个大门,以后尽多尽用,部里头还能再来挑剔我们吗?”
(2)指阐发。《五灯会元》卷六“郢州桐泉山禅师”:“僧问:‘如何是相传底事?’师曰‘龙吐长生水,鱼吞无尽沤。’曰;‘请师挑剔。’师曰:‘?鼓转船头,棹穿波里月。’”
(3)指书法用笔的一种。姜夒(音:孬)《续书谱》:“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沈实。”
【基本解释】
[be captious;nitpick] 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摘
【详细解释】
1. 拨动;拨弄。
唐姚合《天竺寺殿前立石》诗:“苔黏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 元 萨都剌 《灯草》诗:“但勤挑剔不惮劳,万炬金莲红药院。”沙汀《龚老法团》:“他照例抽来一根香签,挑剔着烟哨里的烟粪。”鲁迅《彷徨·孤独者》:“那地方的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自然是决不指名的,但措辞很巧妙,使人一见就觉得我是在挑剔学潮。”
2. 过分指摘细微差错。
明朱国桢《高先生墓志铭》:“有冷语挑剔者,余等皆偁疾不出。”《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现在开了这个大门,以后尽多尽用,部里头还能再来挑剔我们吗?” 何为 《第二次考试》:“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
3. 指点。
《朱子语类》卷七八:“某尝欲作《书》说,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属,祗以疏文为本,若其他未稳处,更与挑剔,令分明,便得。”《五灯会元·黄山轮禅师法嗣·郢州桐泉禅师》:“‘请师挑剔。’师曰:‘攂鼓转船头,棹穿波里月。’”《景德传灯录·郢州桐泉山和尚》作“挑揥”。
4. 书法中由下而上的一种笔划。
宋 姜夔 《续书谱·真》:“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 晋 人挑剔,或带斜拂,或横引向外,至 颜 柳 始正锋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