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杨天牛 Saperda populnea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
又名山杨天牛,杨枝天牛。成虫体长9~14毫米,体宽2.5~3.5毫米。体窄长,基色黑,密被淡黄色绒毛并混有黑灰色长竖毛。前胸背板中区两侧各有一条淡黄或金黄色纵条纹。每个鞘翅有4或5个黄色绒毛圆斑,雄虫的不甚明显。触角自第3节起各节大部分被灰色绒毛,端部黑色。卵长2.4毫米左右,白色。幼虫黄白色,老熟时体长10~15毫米,头和前胸背板黄褐色。体背有一条明显的中线。蛹长11~15毫米,乳白色渐变为褐色,腹部背中线明显。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辽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自治区)。苏联的西伯利亚和高加索、朝鲜、欧洲、北非南部等地也有分布。为害毛白杨、银白杨、加杨等各种杨树。时常加害2、3年生苗木和幼树的主梢,在苗圃和幼林中易造成重大损失。每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北京 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出现成虫,5月上旬在2、3年生幼树主干或大树侧枝上作刻槽产卵,刻槽呈马蹄形,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蛀食韧皮部,10天以后逐渐蛀入枝干的髓心,被害部分组织增生肿大,逐步形成直径15~20毫米椭圆形肿瘤。10月间幼虫先后老熟,在蛀道内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