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顺 1952年8月生,辽宁海城人,高级工程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辽河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在1991年设计了辽河油田第一座人行钢拱桥,跨径34m,桥宽3.0m,桥型为拉杆式钢拱桥,具有跨度大、造型美观、用料省的特点。1992年设计了辽河油田目前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梁桥,即冷东油田的丁家柳河桥,跨径20m,桥长164m,下部采用钻孔桩,上部采用20m的空心板。在1953年设计了油田第一座石料码头——盖县田崴子码头,为方块混凝土式码头,具有4个泊位,码头长240m,宽40m。1998年设计了盘锦市、辽河油田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渡槽,渡槽长146.25m,宽3.6m,主跨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20m桁架式拉杆拱,次跨采用预制的双曲扁壳混凝土模和现浇混凝土。1990年进行了《土工布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的试验,并获得成功,该项目的论文刊登在《辽宁交通科技》1992年第6期上,该论文在1992年辽宁省工业运输年会上被评为三等奖。1989年设计的“蒲河钢管桩式混凝土桥”获辽河局1989年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文在《辽宁科技》1991年第5期上发表。1988年进行了“涨滩软土基上冻土路堤的试验”并获得成功,论文在1990年滩海中心站年会上发表,被评为三等奖,并刊登在石油部主办的刊物《石油规划设计》1991年第3期上。1996年完成了由总公司下达的编制《滩海混凝土平台结构设计与建造规范》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部滩海混凝土平台设计与建造规范,开创了混疑土平台今后在滩海建造新局面,且该规范获得辽河石油勘探局199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进行了“潮间带道路现场试验研究”项目,试验获得成功,通过辽河局科技处的验收,该成果采用新标准在滩海上筑路,为今后在滩海上快速筑路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