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Obsessive rumination
[心理学定义]
患者总想一些没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为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件,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树木为什么不向地下去?”等等。他们明知考虑这些问题毫无实际意义,但不这样考虑,就总是惴惴不安而无法摆脱。
[病例]
顾名思义,患者的痛苦来自自身的内心思维,这些思维反复出现,难以自拔,这些思维的内容往往令人不快或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患者本身对此很清楚,并试图作出抵制(并非都是如此),但往往是徒劳的。
案例: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男性,28岁,未婚,无业,大学文化。患者自幼家庭条件好,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加之患者天资聪明,所以成长过程中一直很顺利。但上大学两年后患者的同学和家人却发现他的日常表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做什么事情总是瞻前顾后,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没有办成,总是纠缠在一些无聊的问题当中不能解脱,实际的办事效率却很低,于是不仅是不能坚持学业的问题,自己照顾自己都成了问题,只能退学回家。但病情却越来越重,患者每日只要是醒着,就纠缠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顾虑当中,有些甚至是稀奇古怪的或者令人啼笑皆非的。如患者沉溺于寻找人为什么要吃饭,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等无聊问题的答案。即使家人尽量满足他的询问,但招致的往往是更加无休止的询问,非要就家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问个清楚不可。
(患者住院系统治疗后,坚持药物维持,找到了临时但尚满意的一份工作,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可以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