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溪镇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景色秀丽的大历山的北麓,风光旖旎的升金湖之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阜民丰。黄湓河和325省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81.36平方公里,辖1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
张溪镇素有“鱼米之乡”,地势东高西低,“七山二水一分田”,总耕地面积2.7万亩(其中水田1.6万亩,旱地1.1万亩),是东至县的农业大镇。98年,全镇粮食产量12000吨,皮棉产量500吨,油料产量2170吨,水产品产量500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张溪镇农业产业结构相应随之调整,在原有的蚕桑基地,杂交稻育种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4000亩抗虫棉育种基地,4000亩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基地,5000对的肉种鸽养殖基地,优质米生产基地,并已成为支柱产业,该镇农业正朝名、特、优方向发展。
丰富的资源为张溪镇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990年正式投产的张溪丝绸厂,不断发展壮大,规模由原来的800绪发展到现在的2400 绪,白厂丝产量由原来年产20吨上升到 现在的60吨,产值由原来的340万元上升到 再起现在的1100万元。产口口品质量保持在"3A级"以上,深受客商信赖,畅销不衰,该企业荣获省、地、县“一级信得过企业:"”。94 年又建立了东至县丝织厂,张溪人民终于穿上自己织的丝绸制成的服装。现在又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丝绸集团公司。为提高加工项目正在进行可以性研究。以六联轮窑厂为龙头的建材企业,以林场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以新老街商业服务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一个多行业、多层次、多功能的全新兴城镇正在形成。
张溪镇山灵水秀,名胜古迹众多。有名刹古寺、仙碑、吸水池、接驾池、太佛殿、太子亭、接龙桥等。今大我多被毁,但遗迹尚存。镇北有葛公庙,传说晋朝丹阳人葛洪在此炼丹。镇南有历山,景色秀丽,庙宇香火兴盛,相传舜帝曾耕于此。历山大部分面积和景点坐落在该镇境内,现已成为理想的休闲览胜之地。山上有尧舜汉池、洗耳池、鱼龙洞、燕子洞、仙人桥、三人别、点将台等景点23处,处处充满神奇美妙的传说。历山又是一部植物百科全书,尤以中药材见多见全,民谣“历山是块宝,只缺黄莲和甘草”,就是说中药材除黄莲和甘草之外,应有尽有,被医药界视为宝库。镇东的张溪河盛产麦鱼,最高年份可捕1.5万公斤。麦鱼独张溪盛产,驰名中外,常被制成“麦鱼干”远销港澳、日本和东南亚,极受欢迎。镇西是池州地区最大淡水湖,因湖中日产价值升金的鱼、虾、莲等水产品而得名。升金湖现为国家珍稀水禽自然保护区,栖息水禽70余种,其中白头鹤等15种鸟类为世界稀有,数量在全国各水禽保护区中位居第一。
张溪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开通了1000门程控电话。建立了电视差转台,开通了闭路电视,并设有宾馆、停车场、卡拉OK厅、桌球室等休息娱乐场所。张溪中心卫生院新建住院部大楼和扩建的门诊部大楼,血防门诊大楼都已投入使用,并新添了先进的检测设备人民医疗保健条件大为改善。张溪民间艺术流芳溢彩,赛龙舟、磨盘灯、十翻九子灯等民间娱乐活动,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好评,其中部分民间歌舞还被摄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全镇中小学17所,在校学生33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补充:
张溪镇位于大历山北麓,升金湖之滨,黄湓河穿境而过,地势东高西低,山丘湖圩兼有。全镇地域面积达273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为5.8万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张溪人杰地灵的本性,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道路、厚实的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为镇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6.2万亩,山场面积20.3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8.5万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油料、烟叶等。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农业经济,重点打造烟叶、毛竹、苗木花卉和畜禽养殖等四大基地建设。在山上种植毛竹,丘岗上种植苗木花卉,水田里种植烟叶,环升金湖周边发展畜禽养殖,努力培植大户,并以大户带动,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招商取得实效,个私经济崛起。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工作当着头等大事来抓,现已发展私营企业15户(其中规模企业1户),如丰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润阳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玉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森腾达木业等一批企业纷纷落户张溪。商业、餐饮、服务业等个私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区位优势明显,道路四通八达。铜九铁路、省道殷查公路和楼洋公路纵横全境。贴身而过的沿江高速、大景高速将张溪镇和全国各地紧紧的连在一起,交通便捷快速。
教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张溪镇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近代著名的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章韫眙教授就是张溪镇人。镇内有四所初级中学和十所完小,教育资源厚实,桃李满天下,在国外留学和讲学的有十人之多。历山村境内有“舜耕山”,又名大历山,是古代贤明帝王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至今留有众多遗迹,现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名胜风景区。(此文与前文数字相差较远,哪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