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谢景初(1020—1084),字师厚,号今是翁,富阳县人,谢绛之子,初以父荫为太庙斋郎。庆历六年(1046)甲科及第,授大理评事,景初时自大理丞出知余姚县,其弟谢师立知会稽,王介甫知鄞县,韩玉汝知钱塘,皆有声,吴越称“四贤”云。

知余姚时,民所利病,相缓急,设方略,北偏濒海为筑堤捍之,豪强率侵湖为田,具奏禁止,民又争水泉,乃创立规绳,簿记其高下、广狭,启闭晷刻,令各乡遵守,名曰湖经。有盗湖争利者,订经乃息。濒海多盗煮海,乃颁示约束,令民无失利,法亦罔忤,而盐课倍昔。又饬厉学官,化诲子弟。

【余姚知县任内政绩卓著:发动民工,修筑堤坝,缓解海潮冲决之患;制订“湖经”制度,统一管理农田水利,抑制豪强侵湖为田及抢夺灌溉用水,以保障农业生产正常;管理海盐生产,严禁偷煮海盐,规定盐民必须依法纳税,增加财政收入;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与当时王安石、韩玉如、谢景平齐名于吴越,被誉为“四贤”。】

景初后任山西汾州通判,上疏揭露和籴(征购粮秣)之弊。旋调山东海州通判,废毁淫祠300余所。后迁湖北转运判官、益州路提点刑狱,以屯田郎致仕,景初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时与梅尧臣等相唱和,有诗集若干卷行世。又创制十色笺,后人称“谢公笺”,与“薛涛笺”齐名。婿黄庭坚自谓从谢公得句法。

【历官成都路提点刑狱。熙宁初,朝廷推行新法。景初上疏反对青苗、免役诸法,被劾罢官。】

[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