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成,1974年2月生,新疆呼图壁县人,博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主要从事岩石和混凝土类准脆性材料损伤断裂过程、岩石动力学和岩体工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的研究。曾四次应邀赴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2006年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进行博士后访问和合作研究。2006年10月——2007年11月在德国波鸿大学作洪堡学者。现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和该学会下属的“地下工程分会”和“东北分会”的常务理事,“岩体物理与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岩石动力学委员会”的委员。2004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千人层次),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了第六届辽宁青年科技奖获,并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被评为沈阳市领军人才,2008年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奖(金奖)。
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力学进展》、《工程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9篇被SCI收录,80篇被EI收录,18篇被ISTP收录),发表的论文被引用600余篇次,完成的专著《混凝土的损伤与断裂——数值试验》由中科院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已它引近150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排名第四),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排名分别为第三和第四),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四)。
获奖及荣誉称号
1. “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理论及其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04;(No.2004-J-251-2-06-R02)
2. “老虎台煤矿冲击地压条件下特厚煤层煤巷锚杆支护试验研究”,获200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No.2004J-2-41-06)
3. “岩爆及其采矿诱发岩体失稳过程的研究”,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颁发的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四,2002;(No.2002-042-1-4)
4. “开采诱发岩石破裂过程失稳及其岩爆机理研究”,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01;(No.2001-041)
5. “岩石破裂过程失稳及其数值试验方法”,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2002;(No.2002Z-2-05-04)
6. “岩石破裂过程数值试验——岩石力学改革与实践”,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2004;(No.2001-041)
7. 专利:“全长多点楔胀式管缝锚杆”,2004,专利号:ZL02109591.4,排名第六;
8.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9. 2006年,第六届辽宁青年科技奖
10. 2006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1. 2007年,沈阳市领军人才
12. 2008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