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冠丽[1],女,生于1962年。[2]评剧旦角。白派表演艺术第四代传人,天津人。现任中国评剧院白派艺术团团长。为国家一级演员。
1972年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评剧班。1977年毕业分配到天津评剧院。曾先后受教于李福安、筱玉芳、小花玉兰、吴博丽、董生、李福安和莲小君老师。她工青衣、闺门旦,先以学刘派(刘翠霞)为基础后学爱派(爱莲君)唱腔。学习演出剧目有《朱痕记》、《孔雀东南飞》、《杜十娘》、《玉堂春》、《搬窑》、《秦香莲》、《劝爱宜》等。
1987年改学白派(筱白玉霜),终于找到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派别。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与磨练,在天津市举办的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
1991年主演评剧《搬窑》进京参加全国评剧青年演员评比演出荣获全国评剧优秀演员奖,引起中国评剧院和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萍的注意,且刘萍对王冠丽留下了深刻印象。1992年1月18日正式拜著名表演艺术家刘萍为师学习白派艺术。
为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演唱修养,1996年11月9日拜曲艺名家骆玉笙为师学了《丑末寅初》、《剑阁闻铃》、《大西厢》、《红梅阁》、《伯牙摔琴》等十余段京韵大鼓曲目,并在由天津市政府、市文化局举办的“骆玉笙携弟子王冠丽专场演出”中取得圆满成功。
1997年10月,在中央倡导的京剧、评剧音配像工作中,开始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音配像,剧目有《秦香莲》、《杜十娘》、《闹严府》、《金沙江畔》、《小女婿》等十八出。在中央台第3频道播出后,深受广大戏迷欢迎,并应要求多次播出。
1999年2月15日,代表天津评剧院参加吉祥九九——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曲目为《小女婿》。
2001年调入中国评剧院,曾先后排练演出了《秦香莲》、《朱痕记》、《劝爱宝》、《打狗劝夫》、《锯碗丁》等剧目。在中央电视台与中国评剧院合作拍摄的评剧电视连续剧《雾峪村的故事》、评剧电视连续剧《秦香莲》中担任主演,并在中央台11套节目中播出。
2002年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研究生班深造,同年为纪念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在老师刘萍的指导帮助下,排演了《评剧皇后》,同年10月2日以她为主演的中国评剧院白派剧团成立。
2005年2月8日,参加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曲目为评剧《花为媒》(于文华、王冠丽)。
2006年9月22日,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四场。本场为戏曲名家演唱会,邀请活跃于舞台上的戏曲名家演绎各流派的经典佳作。包括陈少云、孟广禄、迟小秋、张克、李宏图、侯丹梅、王佩瑜、王玉兰、张艳玲、李静、姜亦珊、刘建杰、张悦、朱福、侯少奎、赵志刚、曾昭娟、王冠丽、汪荃珍、杨仲义、齐爱云、王英会等。
2006年12月22日,一台荟萃津门曲艺名家的鼓曲专场演出在中国大戏院上演。此次活动也是庆贺著名琴师钟吉铨从艺65周年和振北曲艺团成立8周年。
演出由市文联、市曲艺家协会主办。参加庆贺演出的节目有马志明演唱的京韵大鼓,魏毓环、朱凤霞演唱的天津时调,张伯扬、李志鹏、廉月儒演唱的单弦,刘春爱演唱的京韵大鼓,张雅琴演唱的梅花大鼓,王冠丽演唱的京韵大鼓,韩梅演唱的京韵大鼓,安冰演唱的梅花大鼓,钟吉铨演奏的四胡独奏《夜深沉》,此外还有振北曲艺团演员演唱的鼓曲联唱。老曲艺家花五宝、王毓宝、二毓宝等也到场祝贺。
2007年11月15日,本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多剧种折子戏专场,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十周年汇报演出的一场,中国评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组织演出。演出剧目为评剧《秦香莲》【王冠丽(中国评剧院,第三届)】。
2008年5月16日,为庆祝天津评剧院建院50周年,津、京、沪三地戏曲名家会聚中国大戏院祝贺天津评剧院走过半个世纪的艺术之路。本次建院5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由天津评剧院独家主办,演出单位有中国评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上海京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战友京剧团。
首场庆典演出阵容强大,天津评剧院的曾昭娟、王晓凌、刘莹、马晗;中国评剧院孙路阳、张文鹏、王冠丽;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名家刘玉玲、王英会;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名角陈春、刘志欣;京剧演员尚长荣、叶少兰、王平、刘桂娟等均将亮相。相声演员郭德纲不计报酬参加演出,反串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