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钩蚴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
疾病概述由钩虫的幼虫——钩蚴侵入皮肤而引起的一过性局部皮肤损害,称钩蚴皮炎或钩虫皮炎。此病俗称“土痒疹”、“着土痒”、“粪毒块”、“粪怪”、“粪触脚”、“肥刺钉”等,为农村常见的皮肤病。该病遍布全球,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国家多见,我国也遍布广大农村,南方比北方发病率高,多发生在夏秋潮湿季节。在我国,寄生在人体的钩虫有两种,华南及西南地区以美洲钩虫为主,华东、华北地区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但常是混合感染。
疾病描述由钩虫的幼虫——钩蚴侵入皮肤而引起的一过性局部皮肤损害,称钩蚴皮炎或钩虫皮炎。此病俗称“土痒疹”、“着土痒”、“粪毒块”、“粪怪”、“粪触脚”、“肥刺钉”等,为农村常见的皮肤病。该病遍布全球,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国家多见,我国也遍布广大农村,南方比北方发病率高,多发生在夏秋潮湿季节。在我国,寄生在人体的钩虫有两种,华南及西南地区以美洲钩虫为主,华东、华北地区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但常是混合感染。
疾病病因钩虫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圆线目,钩口科。钩虫的卵随大便排出,在土壤中遇到合适的温、湿度,约经24h孵化出杆状蚴,此时尚无致病能力,经5~8d发育成丝状蚴,即具有感染能力。人若赤脚下田劳动,皮肤接触丝状蚴,可立即钻入皮肤,在局部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丝状蚴在侵入皮肤内24h,大多数仍停留在皮肤内,然后进入小静脉、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进入肺泡移行至咽,再随宿主的吞咽活动经食道、胃而达小肠寄生发育为成虫。刚形成的丝状蚴钻入皮肤的能力最强,钻入皮肤的机理主要是靠丝状蚴的机械作用,最近通过电镜和组化的研究证明它还能分泌胶原酶,有助于幼虫钻入皮肤。
诊断检查在夏秋季节手足接触泥土的部位发生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伴有奇痒,要考虑有本病的可能,在患者大便中查到钩虫卵,即可确诊。该病要和疥疮鉴别,后者有传染接触史,常在集体单位或家庭中,同时或先后有多人同患此病,且皮疹分布广泛,除手指缝外,在腹部、大腿内侧、阴部等处也有皮疹,在指缝隧道末端常可查到疥虫或虫卵。此外要和手足癣鉴别。
疾病预防加强粪便管理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施肥。在流行区要经常普查,发现钩虫病患者要及时治疗,以消灭传染源。此外要加强个人防护,在钩虫高发病区要尽可能避免皮肤接触泥土、粪便,勿赤脚在田间行走,下田时可穿胶靴或手足涂擦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或涂桐油,能防止钩蚴的侵入。
用药安全1、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2、积极治疗钩虫病病人,减少或消除传染源,阻止钩虫卵排出。
3、菜农要加强自我防护工作,下地时不要打赤脚,最好穿胶鞋,减少与污水、稀泥和潮湿地面上杂草的接触机会,防止钩蚴钻入皮内引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