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角龙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角龙科(Protoceratopsidae)

关键字:角龙亚目原角龙

角龙类中的原始种类,全长不到3米。头上还没有演化出角,只是在鼻骨上有个小小的突起。颈部的骨板已经变得很大,形成颈盾。嘴鼻部很像鹦鹉嘴龙,但要大一些。嘴的前部生有牙齿,用来采食植物的枝叶以及多汁的茎根。四肢短小,身躯肥胖。人们曾发现过一个原角龙的墓地,里面有从成年到幼体的许多骨架化石,说明原角龙是一种以家族为群体生活的动物。

在民国11年到14年这段期间,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组成了一支探险队到蒙古戈壁大沙漠调查,结果于1923年夏天,在火焰崖附近挖出大量化石,由于学者们认为这批化石应属于角龙的祖先,所以后来便把它们命名为原角龙。这些化石包括有幼龙和成年的恐龙,而其中最令人兴奋和讶异的是还有恐龙的蛋,这是第一批被人类挖到的恐龙蛋,除了让不主张恐龙生蛋的学者感到吃惊外,也让主张恐龙生蛋的学者感到欣慰。

原角龙的脑袋和躯干都很大。它的喙长得像鸟的一样,嘴的前部没有牙,但在嘴里两侧长着牙。原角龙的头上长着个褶边一样的装饰,雄性的比雌性的大些。原角龙是群居生活。它们把小恐龙生在自己的窝里。原角龙的脑袋中等大小,所以它们有点聪明。它们走路用四只脚,走得比较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