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
1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京,男,53岁,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作为国内螺纹技术的高级专家,王京带领科技人员,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一次次向国外高精尖垄断技术挑战,攻入了套管螺纹研究的科技前沿。他的研究使国产特殊扣套管从无到有,并逐步增加到目前的上百种规格品种,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其中多项技术已应用于21个油田的上千口井,为国家节约外汇达1.52亿美元,部分产品远销海外,为民族石油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业内称他“螺纹专家王京”。他研制的特殊扣套管被同行称为“中国石油套管螺纹研究领域的领头羊”。
1999年,王京肩负起研制我国自己的高性能、低成本特殊扣套管重任。项目初期,举步维艰。国外同行对这种产品采取了技术壁垒,既无资料可查,也无经验可鉴,研发一旦出现疏漏将造成巨大损失。王京勇敢接受挑战,亲自带队到油井调研。一次,他独自徒步夜行四五公里到油田露天库检测管子情况。清晨,带回了一个新的方案。就这样王京和技术人员们收集了数以万计的技术参数。为保证套管试井成功,他始终坚持跟井,为工人细讲操作要点。2001年底,首批特殊扣套管下井成功,改变了我国特殊扣套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王京一贯对工作兢兢业业。他常常早上5点钟到单位;晚上,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每到课题攻坚阶段,他必到油田现场。凭着这股痴心科研的钻劲和不畏险阻的韧劲,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带领相关科技人员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标套管,荣获天津市技术创新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2月,王京等人研发的超高强度高韧性特殊扣套管,成功掌握了外国专家也不敢轻易涉足的尖端技术。王京经常说:“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
王京被天津市委、市政府授予天津市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劳模荣誉称号;2007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 北京科技大学教师目前任职: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动控制研究室负责人
教育经历:
1986年获北京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领域:
控制理论及应用、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
背景资料:
一直从事于控制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年荣获北京科技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给本科生和硕士生授课多门,如:计算机过程控制、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及应用等。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一、二级核心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近二十篇, 参加编著了《实时处理与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工业企业电气调整手册》等著作,培养研究生15名。目前的工作除继续进行教学和培养研究生外,主要从事控制理论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研究课题与工程项目。
获得荣誉:
舞钢宽厚板轧机ACC系统研制与开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舞钢宽厚板轧机ACC系统研制与开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0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安钢300立方米高炉冶炼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河南省科学技术厅,199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主要论文列表:
1.近三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主要文章
[1] 监控AGC系统的智能PID控制策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7 No.1,2005.EI检索.
[2] 宽厚板在线冷却控制系统. 钢铁. 第40卷,第3期. 2005. EI检索.
[3] 基于COM的过程控制系统通信组件的研究与开发.冶金自动化.2005.No.2.
[4] 基于专家系统的烧结生产质量监督和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冶金自动化.2004,No.2.
[5] 中厚板轧机轧后加速冷却装置循环水处理控制系统.冶金自动化.2003,No.4.
[6] 鞍钢1150mm开坯机主传动电控系统改造.冶金自动化.2003,No.3.
[7] 双机架可逆冷连轧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电气传动.2004,No.1.
[8] AFM全数字直流调试装置在武钢热轧卷取机上的应用.电气传动.2004,No.2.
[9] 凌钢880mm中宽带热轧厂精轧机主传动电控系统改造.电气传动.2004,No.6.
[10] 基于直接状态空间理论的H∞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及实例.微机计算机信息.2005,No.1.
[11] 快速以太网在凌钢中宽带热轧厂精轧机主传动改造中的应用.冶金自动化.2004,No.6.
[1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板形缺陷识别.仪器仪表学报,2004,No.4.
[13] 简单自适应控制的算法与发展.电机与控制学报.2004.9.
[14] 可逆冷连轧卷取机张力系统中的预测控制应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8. EI检索.
[15] 中厚板辊底式热处理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钢铁. 第41卷,第6期. 2006年6月. EI检索.
[16] 全连续冷连轧机开卷区自动控制系统.冶金自动化.2006.6.
[17] 液压弯辊板形控制手段的实现.电气传动.2006.5.
[18] 动态无功补偿和高次谐波滤波器改造.电气传动.2006.5.
[19] 双机架可逆冷轧机恒张力简单自适应控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
[20] 宽厚板热矫直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冶金自动化.增刊, 第2期. 2006年8月.
[21] 一种简单自适应算法在5机架冷连轧机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电气传动. 第36卷, 第9期. 2006年9月. [22] 提高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质量的措施. 冶金自动化. 第30卷, 第3期. 2006年 7月.
2.主编与参编的书
[1] 冶金过程自动化基础.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9. 北京.
[2] 实时处理与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0. 北京.
[3] 直流调速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9. 北京
[4] 工业企业电气调整手册.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9. 北京
3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契约部总经理王京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契约部总经理
1952年生,祖籍四川,生于北京。研究生学历。曾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苏州分公司业务部经理、总公司个险部副总经理、宁波分公司副总经理。 在寿险业务管理、契约管理、契约外包、寿险总控方面有较深研究。
4 清华大学教授王京,男,1958年生,北京人,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留校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3至2004年任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无线传输与个人通信研究室主任。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项目(C3G)总体组成员,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实验(3G-TEG)专家组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未来移动通信(FUTURE)项目总体组专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包括B3G/4G移动通信、WCDMA、TD-SCDMA系统研究,调制解调技术、纠错编译码技术、移动通信抗衰落技术、MIMO与时空联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等。
5 李氏朝鲜首都王京即现在的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