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

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全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明代洪武年间,和顺的先民从四川、南京、湖广等地奉命至此屯垦戍边,世代生息繁衍,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雅化为“和顺”。和顺交通便利,东与腾越镇相邻,南与荷花乡接壤,西接中和乡,北和腾越镇、中和乡毗连。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老龟坡1847米,最低海拔吸水洞1563米,地势东高西低,属北亚热带气候。全镇辖十字路、大庄、水碓村三个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在外华侨1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6358人,共计1589户,人口自然增长率4.5‰。
和顺镇有着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精粹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艺术、饮食文化、民间工艺、生活习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美、集“山水、侨乡、边镇”特色为一身的历史文化名镇。以下几点基本可以概括和顺的镇情:
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厚重。
和顺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据史书记载:和顺古称“阳温暾”,因有小河顺乡前流过,清代康熙年间这里开始被称为“河顺乡”,后来,才改称“和顺乡”含“和睦顺畅”之意。以明代洪武年间和顺的先民从四川、南京、湖广等地奉命至此屯垦戍边,世代生息繁衍,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
和顺乡人多地少,但因地处西南古丝路要冲,于是“穷走夷方急走厂”,一代代和顺人为谋生,顺西南古丝道出发,远走他乡,从商办实事,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使和顺乡形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历史上和顺乡曾涌现出一代"翡翠大王"寸尊福,富甲一方的“永茂和”商号。和顺自古有重教兴文的优良传统,这里有被誉为“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和顺图书馆,保存完好的文昌官;从这里走出了一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
在这块土地上还保留具有典型汉文化风格的古建筑群和各具建筑特色的宗祠,这些都使和顺具备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积淀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并与这里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秀美自然风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引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的关注。
在中央电视台2005魅力名镇展示活动中,腾冲县和顺镇获得“中国魅力名镇”荣誉,是云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小镇。用2005年度十大魅力名镇颁奖词来形容和顺最恰当不过了:“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小桥流水有江南风情,火山温泉是亚热风光。更有月台深巷洗衣亭,粉墙黛瓦,稻浪白鸥,一派和谐顺畅。和顺,一座滇南小镇,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得一方水土之灵气,勤劳智慧的和顺人,凭借和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古镇为依托,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铸就“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旅游文化品牌。
和顺镇发展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托独特的人文历史、区位、自然环境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柏联公司、个私园区两大平台效应,着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工业、农业三大产业;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古镇保护与开发,强化旅游就业,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公民道德素质和教育科技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个私园区招商引资步伐,努力提高群众、政府和企业收入。在魅力名镇的基础上,努力把和顺建设成更加美好的文化和顺、生态和顺、富裕和顺、和谐和顺。
今日之和顺,已是中国第一魅力名镇、AAAA级国家风景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2、重庆市武隆县和顺镇和顺镇位于武隆县西北部,距县城84千米。东与白马镇相连,西与平桥镇、鸭江镇接壤,南邻白云乡、长坝镇,北临乌江与涪陵区相望。面积103.2平方千米,人口145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31人。辖和顺社区,弹子、清水塘、沙子沱、青木、金坪、打蕨、周家山、核桃坪、海螺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沙子坨,海拔1130米。全乡最高海拔1664米(寺院坪),最低海拔为大溪河入乌江口处164米。
[代码](原和顺乡500232201):~001和顺社区 ~200弹子村 ~201清水塘村 ~202沙子沱村 ~203青木村 ~204金坪村 ~205打蕨村 ~206周家山村 ~207核桃坪村 ~208海螺村
[沿革]1930年置和顺乡,以戒斗为和睦相处命名。1931年兴顺乡并入,隶属涪陵县第八区(今长坝)。1935年隶属涪陵第五区。1942年后,先后隶属武隆第三、六指导区。1951年由第三区(长坝)划属第六区(平桥),同年4月析祝家、清水、田坎、兴顺、周家、大竹、双龙、荆竹、三合、玄武10个村置石拱乡。1953年8月析苍堡、洗马、共和、印盒、五盐、金坪置金坪乡。1955年12月撤销石拱乡并入和顺乡。1958年改公社。
1964年7月撤销金坪公社,将保卫、共和大队划入白云公社,其余划入和顺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辖弹子、沙子沱、青木池、石拱坝、花院、清水塘、杨柳坝、祝家、虚楼、金坪、大坨11个村,66个村民组,乡政府驻弹子山场。1997年,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弹子、沙子沱、青木池、石拱坝、花院、清水塘、杨柳坝、祝家、虚楼、金坪、大沱11个行政村。2002年,和顺乡驻地由弹子山场迁至沙子沱矿区所在地的沙子沱村。
2003年底区划调整后的和顺乡,辖原和顺乡、兴顺乡所辖行政区域,面积103.2平方千米,人口14426人,辖18个村,107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沙子坨。2004年6月村规模调整后,全乡辖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3个居民小组、49个农业社。2009年,撤销和顺乡,设立和顺镇。
附:兴顺乡位于武隆县西北部,距县城86千米。[沿革]1952年置兴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46.2平方千米,人口0.4万,辖打蕨沟、中堡、周家山、锅圈、核桃坪、海螺、双坟7个行政村。2003年底撤销并入和顺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