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振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历史学家卢振华(1911~1979)历史学家。字南乔。1911年1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安县(今红安县)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师大月刊》上发表《李杜卒于水食辨》(载于《师大月刊》30期,1936年10月,后收入中华书局《李白研究论文集》)。 此后,相继在湖北随县列山中学、恩施高中任教,后到重庆北碚编译馆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北上青岛,到山东大学执教,1958年随学校迁居济南,直至去世。历任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历史系亚洲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卢振华早年在大学读书时,就致力于《史记》的研读。其对《史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编纂学方面。50年代以来,先后发表《论司马迁及其历史编纂学》、《略谈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司马迁在祖国文化遗产上的伟大贡献与成就》、《论司马迁〈史记〉编纂的创造性和思想性》等多篇有影响的文章。他著有《史记会注考证》手批稿(全十册)(据说2004年被人偷了[1])。此外,还发表《从史学和史料来论述〈汉书〉编纂特点》一文。1964年,他主编的《史学名著选读》被指定为高等院校教材。

50年代以来,卢振华参加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为《南史》和《梁书》整理点校付出了极大的心血。1970年3月,他不慎摔倒致大腿骨折,病情恶化后造成下肢瘫痪,既不能坐,也难以翻身,只能半躺半坐靠在床头上。他不顾自己病残的身体,在三年的时间里,他忍受病痛的折磨,夜以继日,于病榻上先后完成了120万字的《南史》校点和53万字的《梁书》校勘本清样的多次校对任务。

卢振华对山东的古代科技人物也颇有研究。他科学地考证研究了历史名医扁鹊的姓名、里籍及其经历与活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外,他对仓公、鲁班、夙沙氏等先秦时代齐国、鲁国的科技巨匠也分别进行了研究。1979年齐鲁书社以《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一书,将其研究论文结集出版。1979年2月在济南逝世。

2、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男

,汉族,别名云川,字天牛。 1955年出生于安徽,1985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入选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

启拜李可染大师学习泼墨山水,后得张仃、孙其峰、刘炳森名师亲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收藏。近年来大量作品被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友人收藏。出版《卢振华山水画选集》《卢振华书画作品集》等,书法作品刻于多处碑林.

3、中国书画篆刻网主编曾用名卢晨,1964年8月生,浙江仙居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任中国书画篆刻网主编,西泠印社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柯九思诗书画院院长等职。

曾任电视新闻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记者、编辑、主任,副台长、台长,局长助理、副局长。1999年至2000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进修。《龙会》《老街真的老了吗》获全国首届、第二届电视记录片评选一、二等奖,毛笔书法作品获“果欣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钢笔书法作品获第六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著有《中国书法课堂教学谈》《中国书法的灿烂与忧伤》,长篇朗诵诗《2003: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百年小平》《在这仙人居住的地方》,诗集《节日放歌---实用节日朗诵诗》《行业礼赞--实用行业朗诵诗》;主编《中外朗诵诗现用现查》《中外演讲辞现用现查》《西泠八宝》等。

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执委。

4、沭阳仁慈医院医教科科长沭阳仁慈医院医教科科长、徐州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江苏省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135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宿迁市第二届人大代表。1984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同年分配在宿迁市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52年2月调到沭阳县人民医院,199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起先后任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教科长、院长助理,2000年获沭阳县十大青年称号,2001年8月晋升副主任医师,2005年获沭阳县首届十大优秀医生称号。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多次参加江苏省急救内科培训班、全国大内科主任高级研修班、全国性肾脏病及血液净化学术研讨会,对内科常见病、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擅长各种肾脏疾病、风湿免疫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率先在宿迁市开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受到市、县领导多次接见和慰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