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SN-21“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USS Seawolf
美国海军在“洛杉矶”级之后研制的一种高性能攻击型核潜艇,原计划建造30艘。虽然它的技术性能有很大提高,但研制、建造费用也昂贵,首艇单价高达21亿美元,因此只建造3艘。
在70年代,美国与苏联核军备竞赛十分激烈。美海军认为“洛杉矶”级艇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垂直发射筒和拖曳阵声呐占用了较多的压载水舱容积,降低了生命力;鱼雷管数量少,反潜能力有限等。另外,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长期在北极冰层下活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为保证美国在核动力攻击潜艇上的优势,美海军于70年代末决定发展新型攻击型核潜艇“海狼”级。它被称之为21世纪的核潜艇,故首艇代号为SSN-21。原打算建造30艘,首艇预算16亿美元,后续艇预算每艇11~12亿美元,计划总耗资360亿美元。该艇的科研费,包括S6W新型反应堆系统的研制费用在内共花费10亿美元。
“海狼”号攻击型核潜艇(SSN-21)服役
美海军以前潜艇设计周期很长,改进方式基本上是部分改进。而“海狼”级设计时采用高性能、高费用的方案,使用的第三代高功率推进装置在建造过程中又发生了严重的焊接质量事故,致使首艇造价猛涨至21亿美元。
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再加上美国国防预算紧缩,因此该级艇的建造计划从30艘改为10艘,后又改为3艘。
该级艇是一型适用于深海区的多用途核潜艇。美海军赋予该级艇的使命是:攻击敌舰队;将敌潜艇兵力围困在其本土水域;攻击敌岸基目标;为航母编队护航;隐蔽布雷;以及隐蔽输送特种部队等。
“海狼”级艇的研制计划曾在美军内外引起争议,比如该计划实施的条件是否成熟,效费比是否合算,设计的重点放在改进安静性和被动式声呐的性能上是否合适等。不过该级艇仍旧是一级综合性能十分先进的最现代化和最有战斗力的攻击型核潜艇,各方面的质量比前几代艇都有很大的改进提高。
建造中的“海狼”号攻击型核潜艇
“吉米·卡特”号核潜艇(SSN-23)首次离开厂房
在艇体线型及结构上有重大改进艇型选用水滴型,比“洛杉矶”级艇短而粗,缩小了长宽比,约为8.5,打破了美国潜艇长宽比不断增大的趋势。这样作可减少艇体表面积,降低反射声呐信号的能力;增大了舱容,布置内部舱室时更具有灵活性;减小艇的回转半径,使艇的机动性得以改善;有利于减小阻力,提高航速。该级艇排水量虽比“洛杉矶”级增加30%,但水下航速高达38节,是美国海军航速最高的潜艇,因而既可担负全球使命,又能为可能遭敌潜艇攻击的航母编队护航。
建造中的“海狼”号攻击型核潜艇
该级艇采用单壳体结构,以节省艇壳材料,加快建造周期。艇壳材料选用HY-100高屈服强度钢。与使用HY-80钢的“洛杉矶”级艇相比,下潜深度可增加25%以上,达610米左右,是目前美国下潜深度最大的潜艇。这种材料还可大大减轻艇体重量。
艏声呐罩为钢制,以防止穿越北极冰层时遭受破坏。围壳舵改为能够伸缩的艏水平舵,且位置比较靠下,也有利于冰下活动。艉水平舵与垂直舵首次按X形方式布置,有利于提高舵的效率。该级艇指挥台围壳比较矮小,位置更靠近艇的舯部,有利于减少阻力,提高航速,并有利于减小反射面积。
极好的安静性该级艇采用了先进的降噪技术:艇体敷设了消声瓦;采用新型S6W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高;机械动力设备安装采用浮筏减振装置;采用了先进的低噪声喷水推进技术。因而该级艇辐射噪声比“洛杉矶”级低得多,成为世界上噪声最低的潜艇,安静航速达20节。
高度的机动性一是该级艇采用了新型S6W加压水冷式核反应堆,输出功率为33.57兆瓦,比“洛杉矶”级的S6G反应堆功率提高近30%,又加上艇体阻力小,因此航速高达38节。反应堆寿命长,达10~13年,续航力可达100万海里。二是潜深大。三是更强的冰下活动能力。再加上优良的操纵性,使得该级艇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隐蔽性。
先进的武器装备该级艇设有较多的鱼雷发射管和较大的武器库,且武器品种多。它可携载鱼雷、反舰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潜水器等共50件管装武器。鱼雷发射管达8具,有更大的齐射率。
鱼雷发射管分别配置在艇艏的左右舷,发射管后面设有2套鱼雷再装填设备,首次发射后能迅速再装填,并即刻做好再次发射的准备。鱼雷发射管的口径由过去的533毫米加大到660毫米,使所装备的武器均可从水下发射。鱼雷由Mk-21型空压涡轮泵发射。该级艇上装备的Mk-48增强型鱼雷,在航速、潜深、声学性能和自导能力上均比Mk-48鱼雷有较大的提高。
艇的耐压壳外不再设置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方便了艇内武器的集中发射,并可缩短艇体长度。
不装鱼雷时,该级艇还可以携带100枚水雷,担负较大面积的隐蔽布雷任务。未来该级艇还将装备新型(“海长矛”)反潜导弹,射程可达100千米。
美海军称,该级艇反潜作战能力是改进型“洛杉矶”级的3倍。武器装备水平从“洛杉矶”级艇的每件武器290吨排水量,提高到每件武器190吨,配备的武器数量提高了40%。
齐全的观通和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基本继承了改进型“洛杉矶”级艇的最新配置,但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更为先进。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声呐
艇上装备的BQQ-5D综合声呐系统,包括BQS-24主动式近距探测声呐、TB-16和TB-29二部拖曳线列阵声呐,以及BQG-5D被动式侦察声呐等8部先进的声呐,具有警戒、搜索、跟踪定位、目标识别和水下通信等多种功能,搜索速度快,探测距离远,能发现反潜直升机和来袭鱼雷的噪声信号。
导航系统有专为攻击型核潜艇研制的WSN-3静电陀螺导航仪、WRN-6型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以及导航雷达。
通信系统包括WRR-7低频、甚低频接收机,R-1051/URR中、高频接收机,WLR-10超高频接收机,BRA-34综合无线电系统,WSC-3卫星通信设备,极低频通信设备。
艇上装备有BSY-2作战数据系统和Mk-2作战数据系统,配有UYK-43/44先进计算机,把探测系统、导航、火控、通信及作战指挥系统的信息统一处理,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作战反应迅速,可同时对付多目标,提高了艇的综合探测和攻击作战能力。海上联合指挥信息系统(JMCIS)为联军指挥官提供了综合的指挥、控制和情报系统,用于接收、处理、显示和跟踪敌、友、中立国陆海空三军的态势。该系统是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作为海军指挥控制应用。
“吉米·卡特”号核潜艇(SSN-23)进行海试
新型的潜艇控制系统潜艇控制系统的用途是控制艇的航向、深度和纵倾,以往是由三个独立的控制设备和分系统完成。“海狼”级的控制系统则综合了大量附加控制系统的特点,增加了艇的综合控制能力,并为操作人员提供了更方便、更容易维护的操作系统。附加的控制系统特点包括操艇、下潜和深度控制系统的全自动操作方式。前二者包括了航向和深度的改变。该系统还采用了容错技术,它是美海军潜艇所使用的最完善的控制系统。它在控制、自动化和指示仪表方面均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完成。容错技术的应用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此外,该级艇具有较大空间,居住性好。第三艘艇鱼雷舱重新进行了布置,以便搭载50名突击队员。艇上还设有较大的逃生舱。
该级艇除了造价高外,由于吨位大,宽度、吃水也较大,其机动性能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不易在浅水海区活动,这就限制了攻击型潜艇作用的发挥。
数据 & 图片
舷号 舰名 开工 下水 服役 退役 母港
SSN-22 康涅狄格 1992.9.147 1997.9.1 1998.12.11 Groton
SSN-21 海狼 1989.10.25 1995.6.24 1997.7.19 Groton
SSN-23 吉米·卡特 1995.12.12 2004.6.5 2005.2.18 华盛顿州班戈海军基地
水下排水量:9124吨
水面排水量:8060吨
艇长:107.6米
艇宽:12.9米
吃水:10.9米
发动机功率:33.57兆瓦
水下航速:38节
艇员:148人
潜深:610米
鱼雷发射管:8具
管射雷弹:50条
现役数量:3艘
建造数量:3艘
反应堆:1座S6W型压水堆
发动机:2台蒸汽轮机,33570千瓦;1台辅助推进电机
推进器:单轴喷水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