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三统说出处】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的《三代改制质文篇》一文中提出了三统说。

【三统说的含义】

中国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黑、白、赤三统循环的神秘主义历史观。董仲舒认为,每个相继的朝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就起居饮食和制度的具体形式作一些改变,自成一统,以应天命。1年12个月之中,有3个月可以作为岁首(正月),即子月(现时农历十一月)、丑月(农历十二月)和寅月(农历正月)。一个朝代以某月为岁首(正朔),就要确定相应的朝服、车马仪仗等的颜色。

董仲舒认为三统循环是天意的显示,每个朝代的新统治者受天命为王,都必须按照在三统中循环的位置,相应地确定和改变正朔、服色等等。否则就是“不显不明”,违背天志。董仲舒强调,“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认为正朔、服色随朝代的改变可作必要的改变,但作为社会的根本大“道”,诸如三纲五常,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三统说的理论依据】

夏代以寅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萌达,其色黑”。于是夏朝的朝服、车马仪仗等都尚黑,是黑统。商朝以丑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色白”。因而商朝尚白,是白统。周朝以子月为正月,其时“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于是周朝一切尚赤,是赤统。这就是“三统”。

【三统说与汉武帝改革】

三统说与五德终始说有抵牾,汉武帝“取了三统说中的正朔而去其服色,取了五德说中的服色而去其正朔”,二者相容,由国家颁为法典,确定下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