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词目】:拆字
【注音】:chāi/cā zì
【释义】:也称“测字”。中国古代的一种迷信。隋代称“破字”,宋代名“相字”。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玩弄附会,以推算吉凶。
详细释义基本解释
[fortune-telling by analysing the component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一种占卜方法。拆解汉字的偏旁笔画并作出解说,来占卜吉凶(迷信)
详细解释
1. 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也称破字、相字,测字。以汉字加减笔划,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附会,以推算吉凶。
宋周必大《玉堂杂记》:“ 谢石 善拆字,有士人戏以‘乃’字为问, 石 曰:‘及字不成,君终身不及第。’”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游孝女 ,字 文元 。以卖卜、拆字养其亲。”
2. 一种文字游戏。即拆白道字。
《红楼梦》第二三回:“﹝ 宝玉 ﹞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一处……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科场对》:“ 谢金圃 墉 、 吴玉纶 、 德定圃 保 、 沉云椒 初 典试,颇不满於众口,作对云:‘ 谢金圃 抽身便讨, 吴玉纶 倒口就吞, 德定圃 人傍呆立, 沉云椒 衣里藏刀。’双关拆字,巧不可阶。”参见“ 拆白道字 ”。
拆字的故事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忧心如焚,寝食不安。一天他微服出行,在街市上察访。只见一个去处,围着一大堆人,原来是一位号称“活神仙”的先生正在拆字算命,崇祯圣心一动,也想来拆个字,预卜一下国运。
那先生一看,大庭广众之间,耳目众多,有些违碍的话如何说得?连忙借个因头提早收摊,一起到他落脚的小客栈里,随后低声谈话。
崇祯写了一个朋友的“友”(yǒu)字叫他来拆。先生看了一看,皱皱眉头说:“客官你可不要见怪。这个‘友’字很不好啊,它乃是‘反’字的出头。您看,现在李闯王已攻进洛阳,杀了当今皇上的叔叔,这不是意味着造反者已经出了头吗?”
崇祯皇帝听后十分不乐,但还是强自镇静,当下说道:“这不怪你,原来是我自己搞错了。实际上我想拆的字不是‘友’字,而是个‘有’(yǒu)字,因为音同字不同,所以搞错了,你不妨再替我拆拆看,吉凶到底如何?”
那先生想了一想,眉头皱得更加紧了,对他说:“哎呀!更为不妙啊!把这个‘有’字拆开来看时,它是由‘ナ’和‘月’拼起来,这不明明是‘大明’的天下已经去掉一半了吗?”
崇祯是个很相信迷信的人,这下子可真把他吓坏了。原来他想讨个吉利的口彩,不料天不从人愿,反使他的心头更加蒙上了一层倒霉的阴影。但是他还不肯认输,说道:“先生莫见怪,我今天有点心不在焉,连续讲错了两次,实际上,我想要你测的是个‘酉’(yǒu)字,你再替我讲一讲吧。”
拆字先生听了,神色紧张地向他附耳低语:“哎呀!不得了啊!‘酉’字是把‘尊’字去掉首尾而成的。‘至尊’(对皇帝的称呼)都说不定会去头去脚呢!你可不能随便乱说啊,否则是有灭门之祸的。”崇祯一听,面孔顿时发白。回到宫里,立刻下令捉拿这位拆字先生,不料此人早已逃之夭夭了。
是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