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中华电视公司,简称“华视”,英文简称则为“CTS”,是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国防部”、企业界人士与侨界领袖等共同投资设立的台湾地区第三家电视公司,与台湾电视公司(TTV)、中国电视公司(CTV)并称台湾的老三台。老三台加上民间全民电视公司与公共电视台,即为台湾仅有的五个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五台。
华视基本资料中文全名: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全名: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 Inc.
台湾有线电视频道位址:第12频道
总公司地址:台湾省台北市大安区光复南路100号
因特网位址:http://www.cts.com.tw
开播日期:1971年10月31日
华视精神主动、创新、积极、进取。
华视的使命弘扬中华文化
发展空中教学
扩大社会教育
提升生活品质
华视的历史1968年12月6日,蒋经国与“教育部”长阎振兴共商加强军中教育与发展社会教育;在此需求下,同意双方合作扩建教育电视台。
1970年5月22日,“行政院”核准“国防部”、“教育部”合力改建教育电视台计划。8月1日,成立华视筹备指导委员会与筹备处。
1971年10月31日,由严家淦前“总统”夫人与华视首任总经理刘先云按钮,中华电视台正式开播。
1972年2月10日,台视、中视、华视联合实况转播在中华体育馆举行的《中兴之夜》晚会节目,为岛内电视界共同合作之始。
1974年3月20日,华视股东常会通过捐助新台币壹仟万元,创立财团法人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
1974年7月1日,“国防部”委托华视制作的军中教学节目,开始在华视播出。
1976年4月15日,华视订定《演艺人员自律公约准则》。
1976年5月14日,华视与哥斯达黎加共和国第七频道电视台正式缔结为姊妹台。
1977年起,为配合空中商专、行专的设立,华视陆续制播空中商专、行专课程。
1978年3月6日,“教育部”委托华视制播国中数学、英语、物理及化学等教学节目播出。
1980年10月31日,华视世界开幕,总经销华视丛书与华视节目录像带。
1981年1月19日,为配合教育部推行国语文运动,华视《每日一字》节目开播。
1981年2月28日,华视与南非电视台签约,缔结为姊妹台。
1981年10月31日,华视编印《华视十年》一书,纪念华视开播十周年。
1982年3月1日,华视《每日一辞》节目开播。
1982年3月13日,“行政院”核定委由华视负责筹建UHF超高频电视播映系统,华视兼负公共电视与空中教学之双重任务。
1982年12月6日,华视与巴拿马国家电视台签缔结为姊妹台。
1983年,“行政院”核准拨配一个UHF频道给华视,“教育部”委托华视运用这个专用频道来制播电视教学节目。
1983年7月,华视UHF超高频电视播映系统进行技术试播。
1983年8月,华视UHF超高频电视播映系统试播教学节目。
1983年9月1日,华视UHF超高频电视系统正式开播。面临光复南路新建之华视大楼正式落成启用。
1984年5月1日,华视视听中心成立,开始为社会大众服务。
1984年9月1日,华视新建行政大楼落成。
1986年5月3日,华视与巴拉圭共和国第十三频道电视台缔结为姊妹台。
1986年5月6日,华视与乌拉圭共和国第十二频道电视台缔结为姊妹台。
1986年10月31日,华视编印《华视十五年》一书,纪念华视开播十五周年。
1986年11月2日,华视UHF超高频电视系统正式播出国立空中大学课程。
1987年7月22日,华视原英文名称“Chinese Television Service”修正为“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英文简称仍为“CTS”。
1988年4月18日,华视内部刊物《华视周讯》创刊。
1988年8月31日,台视、中视、华视共同协议办理之《电视基本演员退休暂行办法》,由华视率先实施。
1988年9月29日,华视关系企业华国视听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广传播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合并为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专责原华国、华广经营之业务,并吸收华视出版社之业务。
1988年10月27日,华视中文全名中华电视台变更为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11月25日,经济部核准华视正式更名为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仍为“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简称“CTS”)。
1989年5月5日,华视与西德第二电视台签订姐妹台合作协定。
1989年5月15日,华视为落实“《劳动基准法》”,在与“行政院新闻局”及“中华民国演员工会”协调沟通后,重新拟定演员合约与工作规则,旧有合约关系均自即日起终止。
1989年10月20日,华视与美国林肯广播公司(旧金山第26频道)签订新闻合作协议及姐妹台合约。
1990年2月2日,华视与日本东京放送(TBS)签约,正式缔结为姐妹台。
1990年6月,华视率先采用数位录影机(D-2)播送广告录像带。
1991年10月31日,华视编印《华视二十年》一书,纪念华视开播二十周年。
1992年1月1日,华视与台视、中视同步启用立体声双语电视系统。
1995年11月18日,台视、中视、华视及公视的U频(UHF)系统正式启用。
1996年4月10日,华视万维网正式启用。
1997年5月21日,华视网络影音系统正式启用。
1999年8月6日,华视通过ISO9002国际品保认证。
1999年8月19日,SGS公司颁赠ISO9002国际品保证书给华视。
1999年12月1日,华视签约投资台湾梦工厂科技公司;华视与智冠科技公司及台湾梦工厂科技公司签约合作开发游戏软件。
2006年7月1日,公共电视台与华视合组成“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简称“TBS”或“台湾公广集团”)。
华视小知识中华电视公司的前身是中华电视台(Chinese Television Service)。
华视初期只获分配一个VHF频道,除了制播新闻、娱乐、公益节目之外,另外制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职教师进修、大学选修等课程。
华视现在拥有一个VHF频道与一个UHF频道,是台湾唯一拥有双频道的电视台。
华视成立之初,即在公司章程内明订“长期接受教育部委托,办理空中教学”,是国内唯一配合政府发展空中教学的电视台。
华视教学事业处(原教学部),除了制作空中教学节目之外,也为空中商业专科学校编印教科书、函授刊物以及录制广播教学节目。
华视是国内第一家荣获国际品保ISO9002认证的无线电视台。
华视的标志结构是以一个蓝色圆形图案加上“华视”两个白色中文字,一个绿色圆形图案加上白色“CTS”英文字的方式呈现。华视的标志结构所代表的意义,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华视资深员工的说法:圆形代表著圆圆满满的意思,两个圆形表示“国防部”与“教育部”的共同合作圆满达成。颜色采用电视的RGB(红、绿、蓝三原色)原理,选择绿色与蓝色;在台湾的戒严时期,红色代表共产党,在国民党的政治意涵上是一个禁忌的颜色。“华视”二字是从蒋介石的墨宝找出来的,但是找不到“视”字,就把两个不同的字拼成一个“视”字;所以仔细的看可以发现,“华视”二字的大小并不一样。“CTS”英文字采用的就是一般印刷体的字型。
第二种说法是,在《华视二十年》一书中,华视的官方说法。
“中华电视公司”六字的楷书标准字是从蒋介石的墨宝撷取出来的。
华视大楼有三栋,各有各的外貌,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年份启用:
第一栋在1971年2月10日开工,同年启用,最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建筑时间未满半年。
第二栋在1983年9月1日启用,正门面临光复南路。共有地上十四层与地下二层,总面积达一万一百余坪。外观方正,以棕色为主要颜色。
第三栋在1991年1月11日开工,1995年启用,大量使用斜坡造型与玻璃帷幕,大楼顶端设有一个椭圆形的直升机停机坪。
华视之歌〈华视之歌〉是中华电视台台歌;中华电视台改名为中华电视公司之后,〈华视之歌〉就被停用了。〈华视之歌〉相关资料及歌词如下:
曲名:〈华视之歌〉作词:黄莹作曲:黄莹
中华中华我们爱中华
绚丽灿烂蓬勃焕发
中华中华我们爱中华
同甘共苦相亲相爱如一家
中华中华我们爱中华
绚丽灿烂蓬勃焕发
中华中华我们爱中华
同甘共苦相亲相爱如一家
传播现代资讯复兴传统文化
散布社会书香妆点欢乐年华
求真求善求美耕耘扎根开花
满怀报国热忱努力为我中华
华视大乐队华视大乐队的指挥一直都是由詹森雄先生担任的。
2003年,华视音乐节目《劲歌金曲》(原名《劲歌金曲五十年》)停播,华视大乐队宣告解散。
华视关系企业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划及制作电视节目、录像带、工商简报。
代理发行华视节目录像带。
编辑出版各类丛书。
举办各种艺文活动。
华视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财团法人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设有华视训练中心及华视视听中心。
举办演讲会,并在华视《电视演讲会》节目中播出。
提供录像带观赏与图书阅览。
接受华视委托,办理华视员工在职训练。
开办各项电视专业人才训练与社会服务才艺训练班。
赞助并举行书法与摄影比赛。
奖助学术研究与进修。
提供奖学金与助学金给大专院校大众传播相关科系。
华视在全球各地的姊妹台美国:美国广播公司(ABC)
日本:东京放送(TBS)
南非:南非电视台
哥斯达黎加:第七频道电视台
巴拿马:巴拿马国家电视台
巴拉圭:第十三频道电视台
乌拉圭:第十二频道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