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竹筏

中国汉族民间水上交通工具。又称竹排、竹箅。流行于江南广大地区,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 根 。一般长约 3 丈,宽数尺。竹子粗端 做筏头高高 翘起 ,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制作时,先用刀削去竹子的表皮。将粗的一端放在火上烤软,按一定尺寸将其弄弯,呈弧形,以做筏头。然后涂上防腐汁液,干燥后再涂上多层桐油或沥青以防腐。组搭时,先搞好支架,在上面排好竹材,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用藤条绑紧扎牢即可。竹筏浮力强,吃水量少,水上行驶平稳安全,无论大筏小筏均由一名梢工点篙撑驾。又具有就地取材,制作简便的优点。故历来是江南水上的重要运输工具。同时,古朴原始的小竹筏也构成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景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浙江、福建、广西旅游系统相继启用竹筏,在风景如画的江面上开展漂流旅游。同期,中国传统的竹筏传到中美洲,在牙买加的安东尼奥港也开展起乘竹筏游览的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