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笼草科(Nepenth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一科。食虫植物。叶特化,形成捕虫器。草本、亚灌木或灌木状,叶互生,由叶柄、叶状部(此部有绿叶的正常生理功能)、丝状部、瓶状部组成(也有不具叶柄的)。丝状部或可旋卷如卷须,用于攀援,瓶即捕虫器,前面有两条相隔不远的纵翅或纵肋,瓶顶有一盖,此盖除幼期外,不覆盖瓶口,盖后有一距,为丝状部的末梢。花单性,雌雄异株,整齐,小形,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萼片3~4,常分离,具蜜腺,雄花有4~24雄蕊,花丝结成柱状单体,花药分离,雌花有1雌蕊,由 3~4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3~4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花柱1,极短或缺,柱头盘状,4裂。果为长形,革质的蒴果,室背裂开。种子甚多,线形,胚直伸,位于肉质胚乳中。有2属68种。猪笼草属分布于印度北部、澳大利亚,以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印度尼西亚为多。此外有塞舌尔猪笼草属,仅1种,产于塞舌尔群岛。
猪笼草属的瓶状捕虫器下部贮水,中含蛋白酶(酶由瓶的下部内壁腺体所分泌)上部彩色,口缘附近有蜜腺,小虫吸蜜,滑入瓶内即被淹死,被消化成植物的养料。
该科有许多种或杂交种可作为观赏植物,在温室栽培。中国有猪笼草1种,产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的丘陵灌丛中或酸性沼泽边缘,越南也有此种。全草入药,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糖类、蒽醌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之效,捣烂外敷可治疮痈溃疡红肿,虫咬伤等。
A.恩格勒和H.梅尔希奥均将本科与茅膏菜科、瓶子草科组成瓶子草目(Sarraceniales)。F.L.E.迪尔斯主要因茅膏菜科具侧膜胎座,将本科归属于侧目胎座目,R.von韦特施泰因也同意此观点。但猪笼草科与茅膏菜科的花粉粒均结成四合体,两科极相近,因此克朗奎斯特(1981)仍将此3科列入瓶子草目,并认为其和侧膜胎座目分别从山茶目(Theales)而来。
正确养殖猪笼草的方法
第一:猪笼草喜欢湿度较大和光线明亮的环境,如果您的环境过于干燥或过于通风可能猪笼草会不容易结笼。
第二:猪笼草要每天浇水,不要让介质太干,不建议您用“腰水”的方式,因为腰水介质容易腐烂而变得不透气。
第三:不要让猪笼草的笼子干掉,如果笼子里的消化液干了你可以灌一些水进去,水位到笼子的三分之一就好了,笼子里有水时笼子较不容易枯掉。
第四:如果天气很热,最好晚上给它喷水降温,日夜温差大一些似乎对猪笼草的生长挺有利。
第五:不要经常地给你的猪笼草换环境,即使你现在的环境不是非常理想,只要耐心得地等它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后还是会结笼不断的。
第六:你可以隔两三星期给猪笼草喷一次叶肥,但不要将固态肥放进盆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