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候选人男,78岁,中共党员,北京东直门街道十字社区居民、离休干部。

北京的变化有多大?有人说,半个月不出门儿,坐哪趟车,去哪条街,北京人自己都得转向,何况那么多的外地人和外国人呢?

从2001年9月22日起,谢亮举着自制的“义务指路”的牌子出现在东直门,为行人义务指路。开始时他游走于人群中间,但这样很不利于行人问路。后来他就把指路的地方固定在东直门立交桥东北角的一面墙边,在墙上挂了一张很大的北京交通地图,一把遮阳伞下摆上一张木质长桌,桌上放上指路的工具:一本北京地图册和一本很旧的老式笔记本。为了给行人指路,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他每天7点就到义务指路点,傍晚6点才回家。谢亮老人为行人义务指路一干就是6年,从未间断。就连下雨天,他也照样撑着伞为行人指路。有人为他作过统计,平均每天约为1500人义务指路,重大节假日人多时每天连续不断地要为三四千人指路。

为了练好“指路功”,能够给行人指出车站的准确位置和距离,谢亮骑车把东直门周边转了好几遍,把人们常打听的一些单位和建筑物都牢记心中。他在每个车站都走三四个来回,用步子测量到东直门所有车站的距离。有人问路时,他的回答能准确到多少米,为行人提供最近最省钱的乘车线路。他还把北京市所有的公交车站、大学、医院等4700多个站点分成3大类、72部类,自己编成了3本指路手册。

东直门外大街不远处就是使馆区,每天有不少外国人问路,谢亮就开始下决心学英语。在朝阳区图书馆老师的辅导下,他从国际音标开始,经过刻苦学习,现在已经能用简单的英语给“老外”指路了。如今,东直门义务指路点还用上了双语指路牌。在几年的义务指路过程中,谢亮深切地体会到,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为南来北往的人尽绵薄之力,使一个离退休老人很好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谢亮老人能为外国朋友指路了,这无形中断了在东直门附近专找外国人“趴活儿”人的“财路”,他们找到老人,让他不要给外国人指路,可是老人坚决不同意。他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带动更多的人助人为乐,为扭转社会风气作贡献。谢亮说:“现在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年了,来北京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北京新建成的道路设施也越来越多,这给我出了新的课题。我不但要把路指好,还要让大家感受到新北京、新奥运的好环境!”谢亮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文明奖章、首都十大公德人物等荣誉。

2.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讲师1976年生,安徽合肥人。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环艺系,文学学士,现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设计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专业设计展并获奖,在多家专业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主要室内设计作品有: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徽省图书城、合肥市"巴蜀天下"酒店、合肥市外经大厦酒吧合肥市"维也纳森林"小区别墅等。设计作品曾获"2002年立邦杯"室内设计大赛银奖、"2005年汉嘉杯"室内设计大赛金奖。

3.武汉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男,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曾于1986年参加武汉市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从事临床工作20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它各类传染病及其并发症。参与的两项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曾撰写论文多次参加全国会议并有论文在相关杂志发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